跳至內容

超理文献:圓周率

出自锑星百科

《圓周率》,是目前唯一留存下來的古數學語文獻,它是π星1500年左右的幼兒園圓周率學教材。

目前,我們只找到了全書的π%。以下是其封面頂部(底部還未被找到):

page=第一
page=第一

漢語版[編輯]

這裏只列出已經找到並且已經徹底翻譯的部分,其中斜體表示這裏添加的註釋性文字。

第1章 簡介[編輯]

圓周率是一個數學常數,為一個圓的周長和其直徑的比率,近似值約等於3.1415927,常用符號π來表示。圓周率學家和地球數學家用地球人的小寫希臘字母π表示圓的圓周和直徑之比,因為π就是希臘語「周長」的首字母,同時也是我們語言[1]「圓周率」的首字母。要記住,π要和表示連乘積的大寫形式Π相區分開。

在該書第一章的最後一頁,發現了一張π星幼兒園學生偷傳的紙條(見圖1),是目前為數不多的古數學語草書體資料。

File:小紙條.png
圖1 翻譯的小紙條虛線上方:今天要不要再去那個固氯洞裏邊薅點氯?虛線下方左:行,這回你想做成啥?虛線下方右:這回做點零食吃吧,不花錢還管飽!

第2章 π的計算史[編輯]

根據π的定義(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可以很容易的計算π,我們也可以用肉眼來準確地「目測」π。日常生活中,用這樣的方法可以把π估算到小數點後4位(即3.1415,但我們在看的時候看起來像是3.1416)[2],這種方法也在公元250年左右被廣泛使用。不過在現代數學上,這樣的精度還遠遠不夠,因此我星科學家又研究了新方法:利用超級顯微鏡。

利用該方法,公元1000年的圓周率學家將π近似到了小數點後100兆位,這也是當時銻宙最簡單的計算π的方法。

第3章 π的近似值[編輯]

File:誘導公式.png
圖2 第3章唯一的內容「3.14」

第3章的內容幾乎全部散失,推測是被學生拿來剪紙,但根據剩餘的片段以及上下文推斷,該章介紹了π的近似值。除了標題,目前在這一章發現的內容只有幾個字符「3.14」,如圖2所示。

第4章 歐拉恆等式[編輯]

歐拉恆等式是一個涉及5個數學常數的等式,除了我們熟悉的0、1和π,還有自然對數的底e和虛數單位i,具體內容是:e+1=0。

在化學中,歐拉恆等式完全不同,涉及的是5個元素而不是5個數字,我們會在高年級[3]學到這些內容。

第5章~第8章 標題未知[編輯]

這幾章的散失程度比第3章更嚴重,標題都已經散失了,目前只能找到一張紙片,上面寫着一個逗號形狀的小點,推測屬於第6章。

註釋[編輯]

  1. 古數學語和數學語中,「圓周率」是同一個單詞「π」。
  2. 因為π星人能看到2微米的字符,他們也可以用圓看出來π的大致數值。
  3. 也有人認為這裏寫的不是「高年級」而是「幾年後」。
Cookies 幫助我們給予服務內容。依您有使用我們的服務,代表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