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理文献:雷论/论高中物理教科书的种种错误:修订间差异
小无编辑摘要 |
无编辑摘要 |
||
(未显示2个用户的10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引用|物理教科书上的种种错误,<br/> | |||
雷绍武早就一条条指出来。<br/> | |||
迷信书本,只信书本,<br/> | |||
不是奴才,便是蠢材!|雷绍武[https://tieba.baidu.com/p/9141002302 《咏雷·二四四八》]}} | |||
本文收录大锑[[雷绍武]]在其{{ruby|学生|耍猴人}}的建议下发表的,对[[碲球]]高中物理教材体系的批判之作。 | 本文收录大锑[[雷绍武]]在其{{ruby|学生|耍猴人}}的建议下发表的,对[[碲球]]高中物理教材体系的批判之作。 | ||
[[File:论高中物理教科书的种种错误 贴吧用户大无己帝国著.jpg|缩略图|right|《论高中物理教科书的种种错误》封面 贴吧用户[https://tieba.baidu.com/p/7579738301 大无己帝国]作]] | |||
==一,参考系的错误== | ==一,参考系的错误== | ||
第218行: | 第223行: | ||
4,运动力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时的方向。只有运动时才有方向。计算运动力大小时,就不需要去考虑运动力方向了。<br/>明白了?<ref>锑度贴吧:[https://tieba.baidu.com/p/7599063597 对力的方向的理解错误-最爱春雷吧]</ref> | 4,运动力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时的方向。只有运动时才有方向。计算运动力大小时,就不需要去考虑运动力方向了。<br/>明白了?<ref>锑度贴吧:[https://tieba.baidu.com/p/7599063597 对力的方向的理解错误-最爱春雷吧]</ref> | ||
==十四,第三章牛顿第三定律的错误== | |||
1,教材为什么把牛顿第三定律放在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的前面呢? | |||
2,牛顿第三定律说: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 |||
3,牛顿第三定律是错误的。 | |||
4,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br/>这只是两个物体相互作用后,合外力=0时的一种静止状态。图3.3-1,3.3-3,弹簧秤显示的都是拉力大小。<br/>图3.4-1,3.4-2,3.5-2,3.5-6等证明:不管有多少个分力,只要合外力=0,物体都是静止的。 | |||
5,当两个物体相互作用后,合外力>0时,会发生物体的运动现象。 | |||
6,当一个物体作用在另一个物体的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会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 | |||
7,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是因为有两个物体的力的存在,才能发生相互作用。<br/>如果只有一个物体的力,和谁去相互作用呢? | |||
8,两个物体发生作用时,必须明白什么是施力物体,什么是受力物体。<br/>踢足球时,脚是施力物体,足球是受力物体。只有施力大于足球摩擦力时,足球才能飞出去。足球飞出去的力就是足球的运动力L=kmv。当受到空气阻力时,运动力逐渐减小,当运动力=0时,足球运动停止。足球还受到地球引力作用,飞行过程中会逐渐往下落。 | |||
9,证明:说物体的力只有在物体作用时才存在,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是错误的。 | |||
10,证明:牛顿第三定律是错误的。<ref>锑度贴吧:[https://tieba.baidu.com/p/7602430843 《高中物理教科书的种种错误》十四-最爱春雷吧]</ref> | |||
==十五,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 |||
牛顿第一定律的错误 | |||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简称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惰性定律。常见的完整表述: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 |||
2,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说了物体的三种状态: | |||
(1)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
(2)保持静止状态。 | |||
(3)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 | |||
3,凭什么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
(1)有人说:是因为有动量。 | |||
(2)既然说是动量了,为什么又说是惯性呢? | |||
(3)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究竟是动量?还是惯性呢?还是运动和力的关系呢?哪一个真正明白了? | |||
(4)证明:说惯性,说动量,都是对力与运动关系的无知。 | |||
4,物体凭什么保持静止状态? | |||
(1)只有物体受到的合外力=0,运动力=0,才能保持静止状态。这是任何人都可以实验证明的。 | |||
(2)证明:说惯性能保持静止状态是对力与运动关系的无知。 | |||
5,外力凭什么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 | |||
(1)难道是外力和惯性去发生作用? | |||
(2)难道是外力和动量去发生作用? | |||
(3)只有运动力不变,才能保持速度不变的运动。 | |||
(4)只有与运动力同方向的外力作用,才能迫使它运动速度增加。 | |||
(5)只有与运动力方向相反的外力作用,才能迫使它运动速度减小。 | |||
(6)只有与运动力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的外力作用,才能迫使它运动方向改变。 | |||
6,证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错误的。<br/>希望有智商的人明白!<ref>锑度贴吧:[https://tieba.baidu.com/p/7603642627 《高中物理教科书的种种错误》十五-最爱春雷吧]</ref> | |||
==十六,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 |||
牛顿第二定律的错误 | |||
1,牛顿第二定律说: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所受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定量的计算力与运动的关系,F=ma)。<br/>牛顿第二定律即牛顿第二运动定律。被认为是经典力学的基础和核心。<br/>但是,作为运动定律,只有一个公式F=ma,只强调“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是错误的。还有物体运动的很多主要问题没有说,也无法说。 | |||
(1),没有说运动速度是怎样产生的? | |||
(2),没有说加速度是怎样产生的? | |||
(3),没有说力与速度,加速度的关系是什么? | |||
(4),没有说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是什么? | |||
(5),没有说加速度的目的是什么? | |||
(6),没有说运动速度与力的关系是什么? | |||
2,只有运动力创新理论,L=kmv,才能最完美的解答一切运动问题。 | |||
(1),速度是这样产生的:力作用物体每1秒运动的路程。<br/>速度公式:V=S/t。S,运动路程。t运动时间。单位:米/秒。 | |||
(2),加速度是这样产生的:每秒增加的速度v | |||
(3),力与速度成正比关系。<br/>例如:1N的力作用1千克物体1秒时间,速度v=1米/秒。<br/>10N的力作用1千克物体1秒时间,速度v=10米/秒。 | |||
(4),只有力+力,才能增加速度。<br/>例如:10N的力作用1千克物体1秒时间,速度v=10米/秒。如果这时停止增加力,运动力L=10N=10雷,在没有任何阻力时,物体就会保持10米/秒的速度匀速运动。<br/>保持10米/秒的速度匀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再增加1N的力作用10秒时间(每秒增加1N),或者增加10N的力作用1秒时间(每秒增加10N),运动力L=10N+10N=20N=20雷。速度就是20米/秒。停止增加力后,物体就会保持20米/秒的速度匀速运动。 | |||
(5),只有力-力,才能减小速度。<br/>例如:要让20米/秒的速度运动的1千克物体以15米/秒的速度运动。怎么办?<br/>只需要减小5N的运动力。一是减小油门,二是用1N的阻力作用5秒,或者用5N的阻力作用1秒.。使运动力L.=20N-5N=15N=15雷。就能保持15米/秒的速度匀速运动了。 | |||
(6),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速度=加速度X作用时间。公式:V=at。 | |||
(7),加速度的目的:只要控制好加速度的力和作用时间,就能够获得最满意的运动力和运动速度。 | |||
(8),匀速直线运动,匀速曲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是因为他们的运动力不变,所以运动速度不变。因为他们的运动力方向不同,所以运动状态(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圆周运动)不同。 | |||
3,在运动力L=kmv和F=ma中,Kv和a是等值的。1L和1N是等值的。<br/>但是:F=ma是错误的。因为,无论运动快慢都只有速度v,而不是加速度a。只有每秒运动速度v需要的力,而不是加速度运动才需要力。如果将a改成kv,k =每秒=1/秒,变成每秒增加的速度就可以了。 | |||
4,证明:牛顿第二定律是牛顿力学的最关键性错误。那种认为“力只产生加速度”的牛顿第二定律是错误的。<ref>锑度贴吧:[https://tieba.baidu.com/p/7604462749 《高中物理教科书的种种错误》十六-最爱春雷吧]</ref> | |||
==十七,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中的错误== | |||
1,既然教科书明确强调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就不应该说“匀速直线运动”是惯性;就不应该说运动是动量的运动;就不应该说是动能,势能的运动。 | |||
,<ref>编者注:原文如此。</ref>2,不是有力物体就能够运动。 | |||
(1)拉力小于物体摩擦力,物体是静止的,不能运动。 | |||
(2)拉力=物体摩擦力,物体是静止的,不能运动。教科书说“拉力=物体摩擦力时物体匀速直线运动”是错误的。 | |||
(3)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一条直线上面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力,无论这两个力有多大,无论这个物体质量是多么小,都是静止的,不能运动的。 | |||
(4)无论多少个外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面,只要合外力=0,物体一定是静止的。不能运动的。 | |||
3,只有运动力L=kmv=合外力N>0,物体才能运动。 | |||
(1)运动力越大,运动速度越快。 | |||
(2)运动力越小,运动速度越慢。 | |||
(3)运动力不变,运动速度不变,物体匀速运动。 | |||
(4)运动力=0,运动速度=0,物体停止运动。 | |||
(5)这才是运动和力的关系。 | |||
4,证明:运动力才是物体运动的真正原因。<ref>锑度贴吧:[https://tieba.baidu.com/p/7605717369 《高中物理教科书的种种错误》十七-最爱春雷吧]</ref> | |||
==十八,第四章 2,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错误== | |||
1,图4.2-1的实验思路是错误的。 | |||
2,因为槽码拉力的下落运动是重力加速度的运动,在下落过程中运动力在不断增加,因此,小车速度才不断增加的。 | |||
3,如果换成小小的电动机,拉力不变,运动力不变,小车一定是匀速运动的。 | |||
4,一切工作的牵引车都能够证明:牵引力不变,运动速度不变。 | |||
5,只有增加拉力,才能增加小车速度。 | |||
6,证明:图4.2-1的实验思路是错误的。实验证明力产生加速度是错误的。<ref>锑度贴吧:[https://tieba.baidu.com/p/7614649469 《高中物理教科书的种种错误》十八-最爱春雷吧]</ref> | |||
==十九第五章 运动速度方向的错误== | |||
1,说“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错误的。 | |||
2,物体的运动方向就是物体的运动力的方向。也只有运动力才有方向。 | |||
3,运动力运动的物体,如果没有不同方向的外力作用,是不可能改变运动方向的。 | |||
4,任何实验都可以证明:只有在不同方向的外力作用下,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br/>比如踢足球,扔石头,因为飞行在空中的足球,石头受到了地球的引力作用,因此在飞行过程中渐渐往地面掉<br/>下去。 | |||
5,速度只是衡量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运动路程/运动时间。哪里来的方向呢? | |||
6,图5.1-1,5.1-2,5.1-3,5.1-4都是物体的运动方向,而不是速度方向。 | |||
7,证明:说“速度方向”,“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都是错误的。<ref>锑度贴吧:[https://tieba.baidu.com/p/7615811762 高中物理教科书第二册的种种错误十九-最爱春雷吧]</ref> | |||
==二十 “圆周运动向心力”的错误== | |||
1,说“圆周运动向心力”是错误的。 | |||
2,说“拉力(向心力)即为使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力”是错误的。 | |||
3,在图6.2-1的实验中,如果小球只受到细线的向心力作用能够圆周运动吗?<br/>这是绝对不可能的。<br/>只有在小球上施加与拉力线方向垂直的作用力,才能使小球做圆周运动。<br/>施加的力越大,运动速度越快。 | |||
4,在6.2-3的实验中,手通过绳子产生对沙袋的中心拉力。<br/>手的摇动使沙袋产生与中心拉力垂直方向上的运动力,沙袋才能够做圆周运动。<br/>手摇动的力越大。沙袋做圆周运动的速度越快。 | |||
5,在6.2-4的向心力演示实验中,证明了“向心力”是错误的。 | |||
(1)是手的摇动使仪器发生圆周运动,而不是“向心力”使仪器发生圆周运动。 | |||
(2)圆周运动过程中,小球对档板的作用力是向外的推力,而不是向中心的向心力。 | |||
(3)弹簧测力显示的是拉杆对小球的拉力。<br/>质量相同,转动速度越快,中心拉力越大。<br/>速度相同,质量大的,中心拉力越大。 | |||
6,几个实验都证明: | |||
(1)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必须有中心拉力存在,而不是圆周运动产生的“向心力”。 | |||
(2)只有圆周运动物体的运动力L=kmv=中心拉力F,并且相互垂直,物体才能做圆周运动。 | |||
(3)质量相同时,圆周运动物体的运动力越大,运动速度越快,中心拉力越大。 | |||
(4)速度相同,质量越大的,运动力越大,中心拉力越大。 | |||
(5)圆周运动的物体,一旦放手或者中心拉力的绳子断裂,使中心拉力=0,物体会沿着切线方向飞出去。 | |||
7,结论:说“拉力(向心力)即为使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力”是错误的。<ref>锑度贴吧:[https://tieba.baidu.com/p/7756890589?pid=143441460352&red_tag=2492705912#143441460352 雷氏真理有缺失-最爱春雷吧.3楼]</ref> | |||
==物体的超重和失重现象和原因<ref>编者注:这一篇并不是以《论高中物理教科书的种种错误》为题,但内容相关,所以收录。</ref>== | |||
一,物体的超重和失重现象 | |||
1. 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绳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叫做超重. | |||
2. 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绳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叫做失重. | |||
3,超重现象发生在物体上升的加速度运动过程中。 | |||
4,失重现象发生在物体下降的减速度运动过程中。 | |||
二,物体超重和失重的原因。 | |||
1,超重和失重都和运动力L=kmv有密切关系。 | |||
2,超重时的拉力N=重力+运动力。 | |||
3,失重时的拉力N=重力-运动力。 | |||
4,匀速运动时拉力不变,运动力不变,不产生加速度,不产生超重和失重现象。<ref>锑度贴吧:[https://tieba.baidu.com/p/7620830764 物体的超重和失重现象和原因-最爱春雷吧]</ref> | |||
<blockquote>无知无赖太可悲了。</blockquote> | |||
<blockquote>我没有说书上面解释是错误的。我的解释和书上面的解释基本一致。</blockquote> | |||
<blockquote>不知道加速度上升增加力吗?</blockquote> | |||
<blockquote>不知道加速度下降减少力吗?</blockquote> | |||
<blockquote>为什么就攻击我说的错误了?</blockquote> | |||
<blockquote>太无知了!太无赖了!!</blockquote> | |||
<blockquote>不同的是:牛顿加速度用a=g=米每秒的平方。</blockquote> | |||
<blockquote>我的加速度a=kv=每秒增加的速度=每秒*米每秒。</blockquote> | |||
<blockquote>物理量是一样的。</blockquote> | |||
<blockquote>有智商明白?<ref>编者注:这段是雷绍武在同一贴中的回复。</ref><ref>锑度贴吧:[https://tieba.baidu.com/p/7620830764 物体的超重和失重现象和原因-最爱春雷吧.10楼]</ref></blockquote> | |||
== 二十 <ref>编者注:此空格为原文。</ref>一 “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是错误的 == | |||
1,教科书说:任何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都指向圆心,这个加速度叫向心加速度。 | |||
2,也就是说:向心力存在,向心加速度存在,向圆心加速运动现象就存在。 | |||
3,根据加速度路程公式:h=0.5gt。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h。那么,到时间t时,物体一定进入向心力中心。 | |||
4,请问:什么时候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进入向心力中心去了?谁来证明? | |||
5,说“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的科学家不能否定地球有向心加速度吧?那么,几十亿年了,地球为什么还没有进入到太阳中去呢? | |||
6,结论:“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的理论是错误的。 | |||
7,正确的是:任何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只受到相等的并且垂直的中心拉力和运动力的相互作用。是中心拉力不断改变物体的运动力方向,但始终保持垂直。不存在任何加速度。<br/>明白了?记住了?<ref>锑度贴吧:[https://tieba.baidu.com/p/7625750839 高中物理教科书第二册的种种错误二十一-最爱春雷吧]</ref> | |||
==二十二第八章“机械能”的错误== | |||
1,教材说:机械能是动能与势能的总和,这里的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我们把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决定动能的是质量与速度;决定重力势能的是质量和高度;决定弹性势能的是劲度系数与形变量。机械能只是动能与势能的和。机械能是表示物体运动状态与高度的物理量。 | |||
2,说“机械能”是错误的。最关键的错误是混淆了“力”和“能”的本质区别。错误的把运动需要的力说成“能”。 | |||
3,教材中所谓的“机械能”都是物体的运动和力的关系,都是运动力L=kmv=作用力的关系。和“能”是没有关系的。比如: | |||
(1)风吹着帆船航行,是风的作用力>帆船阻力=帆船的运动力L=kmv; | |||
(2)急流的河水把石头冲走,是水流动的作用力>石头阻力=石头的运动力L=kmv; | |||
(3)运动着的钢球打在木块上,把木块推走,是钢球的运动力=作用力>木块的阻力=木块的运动力L=kmv。 | |||
(4)流动的空气和水,运动的钢球,它们能够做功,是因为它们都具有运动力。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运动力L=kmv,而不是动能。 | |||
4,人们在打桩时,先用力把重锤高高举起,重锤落下的运动力L=kmv就能把木桩打入地里。 | |||
(1)只要举重锤的力>重锤的重力,就能够把重锤高高举起来。 | |||
(2)下落时,只要下落1米,运动力L=kmv就会增加重力的1倍。下落5米时,运动力L=kmv就会增加重力的5倍。 | |||
(3)因此,重锤的质量越大,举得越高,下落的运动力就越大。 | |||
(4)但是,重锤的质量再大,被举得再高,如果不让重锤下落,运动力=0.是不能做功的。 | |||
5,射箭运动员用力把弓弦拉弯,放手后被拉弯的弓弦的运动力=,箭射出去的运动力L=kmv。 | |||
6,被压缩的弹簧在放松后弹簧的运动力=压在上面的砝码举起的运动力L=kmv。<br/>弓和弹簧都是因为有运动力而能够做功的。<br/>证明:没有运动力就不能做功。把运动力L=kmv说成“机械能”是错误的。“机械能”的相关理论都是错误的。<ref>锑度贴吧:[https://tieba.baidu.com/p/7629539638 高中物理教科书第二册的种种错误二十二-最爱春雷吧]</ref> | |||
==二十三第一章动量守恒定律的错误== | |||
1,必修教材第一册第四章讲解了“运动和力的关系”。这里,就不应该再提出动量的理论 | |||
2,在【问题】中,是A球下落摆动时的运动力L=kmv=B球上升时摆动的运动力L=kmv。 | |||
3,当B球下落摆动时,是B球下落摆动的运动力L=kmv=A球上升摆动的运动力L=kmv | |||
4,在【演示】图1.1-1中,C球质量大于D球质量。<br/>CD球的运动力L=kmv都是相等的。因为C球质量大于D球质量。当C球碰撞D球后,D球的运动速度比C球快,因此,D球摆动的高度比C球高。<br/>当D 球碰撞C球时,C球的运动速度比D球慢,因此,C球摆动的高度比D球低。 | |||
5,小球摆动到最高点时,运动力=0.运动速度=0,停止上升运动。这时,小球只有重力作用向下摆动,运动力不断增加,是加速度运动。小球上升的运动力要不断克服小球的重力。运动力逐渐减小,是减速度运动。<br/>小球摆动到最低点时,运动力最大,.运动速度最快。发生碰撞时,运动小球的施力=静止小球的受力。 | |||
6,单摆也是同样的运动原理。因为小球每次上升摆动的过程中,上升的运动力要不断克服小球的重力。因此,小球的运动力会不断减小。当小球运动力=0时,就会停止摆动。 | |||
7,证明:一切运动都是运动力的运动,说“动量”是错误的。“动量”的相关理论也是错误的<ref>锑度贴吧:[https://tieba.baidu.com/p/7636169357 《高中物理教科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的种种错误》二十三-最爱春雷吧]</ref> | |||
==二十四 第九章电荷理论的错误== | |||
(一)1,教材说:物质由原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电量相同,显电中性。 | |||
不同物质摩擦时,由于原子核吸引电子能力强弱不同,能力强的得到电子,对外显负电性。失去电子的带正电性。 | |||
2,教材说: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规定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极电荷。<br/>教材说:相同电荷相互排斥,不同电荷相互吸引。 | |||
(二)存在的错误: | |||
1,如果原子核吸引电子能力强弱不同,能力强的得到电子,为什么平时没有多带几个电子,对外显负电性? | |||
2,如果能力弱的失去电子,为什么平时没有少带几个电子,对外显正电性? | |||
3,既然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极电荷。它们每一个原子的电荷都是相同的(传统理论叫离子),为什么这些原子(离子)电荷相同而没有相互排斥呢? | |||
4,既然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极电荷了。为什么几分钟,几小时后,玻璃棒带的正电荷,橡胶棒带的负极电荷消失了,显电中性了呢?为什么? | |||
5,为什么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极电荷呢?负极的“极”是什么意思呢?难道还有正极?在哪里呢?<br/>谁能够解释清楚呢? | |||
6,证明:自然界中是不存在独立的正电荷负电荷的,就像电池,是不存在独立的正电荷电池,负电荷的电池的。明白吗? | |||
7,如果电池的正极是正电荷,负极是负电荷,为什么这些相同电荷没有相互排斥掉呢? | |||
8,结论:原子理论,正负电荷理论都是错误的。 | |||
(三)正确的科学的解释是: | |||
1,一切物质都是由物质电子(电磁粒子)构成的。电磁粒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的不能再分割的基本粒子。 | |||
2,每一个电磁粒子都有成对的不可分割的电磁力NS极和电能的+-极。 | |||
3,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电磁粒子的电磁力NS极相互吸引,等价组合,构成物质的分子或者晶体。 | |||
因此,一般物体都不显示电磁的特性。 | |||
4,当一些绝缘物体受到摩擦时,物质电子的NS极和电能+-极会立即串联起来,产生磁场和电压特性。电子串联的越多,电压越高。磁场越强。串联电子的+-极碰撞时会发生发光发热的放电现象。 | |||
5,因为金属是导体,摩擦时不能产生串联的电磁粒子。因此摩擦金属棒时,一般不产生带电现象和磁场现象。 | |||
6,摩擦后的玻璃棒,橡胶棒能够吸引纸屑的原理是: | |||
(1)摩擦后的玻璃棒,橡胶棒产生了部分NS极+-极串联的电子。 | |||
(2)因为有NS极+-极串联电子,就会产生力磁场的NS极。 | |||
(3)当摩擦后带着NS极磁场的玻璃棒,橡胶棒靠近纸屑时,能够使纸屑被电磁感应产生-+极串联电子和SN极磁场。必然产生两个物体不同极SN的相互吸引现象。 | |||
(4)如果将玻璃棒,橡胶棒靠近纸屑的另一端,可以看到磁性相互排斥的现象。 | |||
7,证明:两个物体的相互排斥和相互吸引,不是电荷产生的,也不是电能产生的。而是电磁场的SN极的电磁力相互作用产生的。两个物体磁场的电磁力相同极性相互排斥。不同极性相互吸引。<ref>锑度贴吧:[https://tieba.baidu.com/p/7638561850 高中物理教科书第三册的种种错误二十四-最爱春雷吧]</ref> | |||
==二十五第一章 安培力与洛伦兹力的错误== | |||
1,教材中,安培力与洛伦兹力的相关实验和计算是正确的 | |||
2,安培力与洛伦兹力的错误,是没有找到力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
3,教材说:安培力是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力。 | |||
(1)磁场为什么会对通电导体产生作用力? | |||
(2)为什么改变通电导体的电流方向会改变运动方向? | |||
(3)上面的这两个最根本的问题没有解释清楚。这是不应该回避的。 | |||
(4)磁场为什么会对通电导体产生作用力呢?是因为通电导体会产生磁场。只有磁场对磁场的相互作用,才能产生运动现象。如图1.1-1,1.1-3。 | |||
(5)只有改变通电导体的电流方向,才会改变导体的磁场方向,因此,才会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 |||
4,教材说:洛伦兹力是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 |||
(1)前面说过:电荷理论是错误的。存在的只有电磁粒子。 | |||
(2)一直强调:电磁粒子有不可分割的SN极和磁场。只有磁场对磁场的相互作用,才能发生运动现象。如图1.2-1,1.2-7. | |||
(3)只有改变磁场的SN极,才能改变运动的电磁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方向。 | |||
5,证明:安培力与洛伦兹力产生的原因:都是磁场与磁场的相互作用产生的 | |||
6,磁场对磁场的相互作用力叫电磁力。 | |||
7,电磁力的大小与磁场强度成正比,与磁场距离成反比。 | |||
8,安培力与洛伦兹力都是电磁力的作用力,都可以用运动力L=kmv计算。<ref>锑度贴吧:[https://tieba.baidu.com/p/7641217584 新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二的种种错误二十五-最爱春雷吧]</ref> | |||
==附录:雷绍武著《论物理教科书上面的种种错误》<ref>编者注:这是雷绍武早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主要批判碲球初中物理教科书的错误,在此收为附录。</ref>== | |||
[[File:论物理教科书上面的种种错误.gif|left]]<ref>雷绍武.论物理教科书上面的种种错误[J/OL].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2017-01-05].[http://www.cqvip.com/QK/71889X/201612/epub1000000611933.html].</ref>{{clear}} | |||
== 参考资料 == | == 参考资料 == | ||
<references/> | <references/>{{雷论库}} | ||
[[Category:语录]] | |||
[[Category:雷氏力学]] | |||
[[Category:超理理论]] | |||
[[Category:超理物理]] | |||
[[Category:超理著作]] | [[Category:超理著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