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用戶博客:Sxlzr444/關於電科性質的研究

出自锑星百科
於 2020年7月13日 (一) 14:05 由 fandom:antimony>Sxlzr444 所做的修訂 (创建或更新的博客。)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本博客主要討論科系元素及其重要粒子組成——正負電科的形成,屬於靚仔力學範疇。

相關頁面:電科 科夸克

氫氧酸,在溶液中會電離出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氫離子為水合的,但是在地球初中教材這一特殊的化學環境下,溶液中可以存在孤立的氫離子,即質子。這與二氫婦女在地球的生活環境相符合,所以二氫婦女可以在溶液中獲得質子。

孤質子容易受到銻場的直接作用。在銻場的作用下,質子中的一個夸克失去1/2單位的正電荷,只剩下+1/6單位的電荷。銻星學者將這種奇怪的夸克稱為科夸克。
這時,質子變為了由一個上夸克,一個下夸克,一個科夸克組成的,對外顯+1/2單位電荷的新的離子。銻星學者將之命名為電科。

在溶液中,電科不能單獨存在,在產生之後會立即與氫氧根離子中的一個電子發生反應。電子中1/2單位的負電荷與其相互抵消,剩餘一種帶-1/2單位電荷的新的粒子,這種粒子和電子相比質量大得多,據嚴密的猜想,其中含有一個上反夸克,一個下反夸克和一個新的粒子——為科夸克的反粒子——被命名為科反夸克。由於這種新的粒子與電科結構完全相反,所以原電科被改稱為正電科,這種新的粒子被稱為負電科。

正電科與負電科互為反粒子,但是卻像中微子一樣,不會互相湮滅。

正電科吸收了銻能,在與氫氧根離子的電子發生作用時將其釋放,影響到了離子中的氫核。氫核,也就是質子,在吸收銻能之後,發生了類似的反應,生成正電科。正電科不能在溶液中穩定存在,含有高銻能的正電科便與最近的氧核結合,並在核內釋放銻能。

留在氧核內的銻能被中子所吸收,高能中子不穩定,發生分裂。這解釋了酸科中不含中子,卻觀測到了一種新的粒子——木子的原因。一個中子分裂為三個木子。根據十分嚴密的猜想,木子中含有兩個科夸克,共有+1/3單位的正電荷。

木子之間有一種特殊的作用力,不同於四大基本力,使帶有正電的木子和質子能夠抵抗電磁斥力,相互結合。這種作用力對於木子的電荷有屏蔽作用,所以木子對外不顯電性,不能吸引電子或電科。

至此,氫氧根離子轉化為一個核內存在8個質子,1個正電科,24個木子;核外存在8個電子,1個電科的新原子,即酸科。酸科微溶於水,便從溶液中釋放出來,形成二聚體,即酸科氣(/2)。

Cookies 幫助我們給予服務內容。依您有使用我們的服務,代表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