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氢氰酸/帷幕:修订间差异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第1行: 第1行:
“不稳定”人员,在历史上是受到歧视的。这其中有因此向往“稳定性”的,也有因此鄙视“稳定性”的人员。后者是从福利机制和思想教育层面上被解决的。前者是需要用超理手段解决的。改变自己的本体物质一直是不稳定人员的诉求。这其中包括化学性质不稳定的人员,也包括半衰期短道一定程度的人员。
改变一个人的本体物质是我最近从[[吕正参|那个不稳定的人]]手里接手的一项研究。我的想法是从分子式层面上这么做:用数字和运算符号与分子式中的上下角标作用,改变特定原子在一个分子中的数量(对于离子化合物则是改变特定离子在整个物质中的占比)。这种作用是可行的,[[氧-3]]的合成证明了这点。可是如何获得数字和运算符号是个难题。嗯……
 
从分子式层面上改变一个人的本体是我最近从[[吕正参|那个不稳定的人]]手里接手的一项研究。我的想法是用数字和运算符号与分子式中的上下角标作用,改变特定原子在一个分子中的数量(对于离子化合物则是改变特定离子在整个物质中的占比)。这种作用是可行的,[[氧-3]]的合成证明了这点。可是如何获得数字和运算符号是个难题。


== 晴华青的日记 2024年13月12日(节选) ==
== 晴华青的日记 2024年13月12日(节选) ==
第28行: 第26行:


== 由 '''342号机器''' 读取的丁而惜的思想 2025年14月3日 ==
== 由 '''342号机器''' 读取的丁而惜的思想 2025年14月3日 ==
丁钠橡胶?丁苯橡胶?丁腈橡胶?——丁腈橡胶……哦,我不是丁二烯。那这一定是丙烯腈了。<!-- 氢氰酸可与乙炔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形成丙烯腈。 -->
丁钠橡胶?丁苯橡胶?丁腈橡胶?——丁腈橡胶……哦,我不是丁二烯。那这一定是丙烯腈了。<!-- 氢氰酸可与乙炔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形成丙烯腈。 --><!-- 此处旨在说明,本体被改变不影响正常的生物过程。 -->
 
== 晴华青的实验记录 2026年0月0日(节选) ==
''“不稳定”人员,在历史上是受到歧视的。这其中有因此向往“稳定性”的,也有因此鄙视“稳定性”的人员。后者是从福利机制和思想教育层面上被解决的。前者是需要用超理手段解决的。改变自己的本体物质一直是不稳定人员的诉求。这其中包括化学性质不稳定的人员,也包括半衰期短到一定程度的人员(如下面的实验对象)。''
 
''由于shiyandu此处记录较为''
 
实验对象本体:氢化电子偶素。先将PsH通过语言学工具转化成HPs,再化成He<sup>+</sup>e<sup>-</sup>。
打开76号道具,取出“+”号和“1”,焊在一起。用其接触实验对象,发生两种可能的反应:He<sup>+</sup>e<sup>-</sup>→He<sup>+</sup>e(与负号作用)和He<sup>+</sup>e<sup>-</sup>→He<sup>2+</sup>e<sup>-</sup>(与正号作用)。
 
由于不存在单独的“e”,因而第一个反应的产物更不稳定,很快剧烈分解。而第二个反应的产物则变成He<sup>+</sup>。
 
将实验对象置于[[聚电子]]中,形成氦气。
 
检测显示,实验对象身体状况正常,无任何[[稳定性失常体质综合征|不稳定综合征]]的不良症状。
 
== 晴华青的日记 2026年0月1日 ==
过去的121.76π+51i次人体实验全部成功。这个技术可以投入运用了。无论你是否稳定,都可以不带任何后遗症地改变你的本体。离子化合物,甚至单质、混合物也同理。我们……成功了!!


成功了,“从分子式层面上改变一个人的本体”绝对是可以投入应用的。
……检测现实


== 后续(暂定) ==
对不稳定人员进行更多类似实验。
[[Category:博客帖子]]
[[Category:博客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