銻場核彈

於 2024年3月30日 (六) 05:00 由 fandom:antimony>Chlorous acid 所做的修訂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銻場核彈,是指由著名物理學家鎄銦鍶鉭領導的團隊於1945年發明的一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該武器利用了及其化合物在高溫高壓下可以將自身具備的化學能和核能全部轉化為銻場的原理,使用常規核武器或者熱核武器將其激發釋放銻場進行攻擊。銻場核彈在1972年的泛銻宙聯合軍事委員會常務會議上被禁止生產。但目前銻星鋱星氟星氯星均保存有大量的銻場核彈,其中最好戰的氟星和氯星,都有5100顆以上。

File:銻場核彈的作用機理.gif

例如:Sb==銻場==S+B ΔSSb=73523.295MeV

該武器威力巨大,即使是最小當量(0.1萬噸TNT當量)的銻場核彈,其爆炸中心的銻場強度也可以達到100Mzmy。這足以在半徑5000公里的球狀空間內引發一次強大的同態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