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頁面: ==化学式及英文、别名== (HNO<sub>3</sub>)<sub>10</sub> Hypernitric acid 超硝镪水,超过氧亚硝酸 ==成分== H:1.59% N:22.23% O:76.18% ==理化常数及编号==...
 
无编辑摘要
第4行: 第4行:
H:1.59%    N:22.23%    O:76.18%  
H:1.59%    N:22.23%    O:76.18%  
==理化常数及编号==  
==理化常数及编号==  
危规号:GW810020    M.I.30,66080    分子量:630.1    熔点:-41.59℃    沸点:分解    密度:15.0269g/cm2    溶解度:混溶    分解热:25KJ/mol    标准摩尔生成焓:ΔHΘ=2.2×10^4KJ/mol    标准生成自由能:ΔGΘ=2.164×10^4KJ/mol    标准熵:SΘ=1.2×10^3KJ/mol    比热容:c=3.4×10^3J/(kg·K)    乙醇中溶解度:混溶    溶解热:ΔHsol=-2.37×10^4    电离热:-2.73×10^3KJ/mol    分解温度:65%浓度在101千帕下,37摄氏度时开始分解    标准电极电势:(NO<sub>3</sub>)<sub>10</sub>(10-)+20H(+)+10e-==10NO2+10H20:EΘ=2.100  
危规号:GW810020    M.I.30,66080    分子量:630.1    熔点:-41.59℃    沸点:分解    密度:15.0269g/cm2    溶解度:混溶    分解热:25KJ/mol    标准摩尔生成焓:ΔHΘ=2.2×10^4KJ/mol    标准生成自由能:ΔGΘ=2.164×10^4KJ/mol    标准熵:SΘ=1.2×10^3KJ/mol    比热容:c=3.4×10^3J/(kg·K)    乙醇中溶解度:混溶    溶解热:ΔHsol=-2.37×10^4    电离热:-2.73×10^3KJ/mol    分解温度:65%浓度在101千帕下,37摄氏度时开始分解    标准电极电势:(NO<sub>3</sub>)<sub>10</sub>(10-)+20H(+)+10e-==10NO<sub>2</sub>+10H20:EΘ=2.100  
==性状==  
==性状==  
    该品为无机化学强腐蚀性物品,纯品为无色液体,有刺激性酸味,极易吸收空气中水分,极易溶于水或乙醇并放出大量的热,其溶液呈极强的酸性,在夺取质子能力弱的溶剂如无水甲醇中,与其他超强酸相比,它的强度便显示出来,在《普通光学放大镜》①下,找不到未离解的(HNO<sub>3</sub>)<sub>10</sub>或HNO3分子,因此可以看作是:『真正的完全电离』,一个超硝酸分子可以完全电离出10个水合氢离子和10个硝酸根离子:10H2O+(HNO<sub>3</sub>)<sub>10</sub>==10H3O(+)+10NO3-  
该品为无机化学强腐蚀性物品,纯品为无色液体,有刺激性酸味,极易吸收空气中水分,极易溶于水或乙醇并放出大量的热,其溶液呈极强的酸性,在夺取质子能力弱的溶剂如无水甲醇中,与其他超强酸相比,它的强度便显示出来,在《普通光学放大镜》①下,找不到未离解的(HNO<sub>3</sub>)<sub>10</sub>或HNO3分子,因此可以看作是:『真正的完全电离』,一个超硝酸分子可以完全电离出10个水合氢离子和10个硝酸根离子
    安提莫尼光谱②测得:无论其表观电离度,还是其有效电离度,只要在有足够溶剂分子存在下,它的电离度总是无限接近100%,0.1mol/L溶液pH=0  
:10H<sub>2</sub>O+(HNO<sub>3</sub>)<sub>10</sub>==10H3O(+)+10NO3-
    该品无色,易挥发,但因工业品中会混有大量的HNO3分子,而HNO3在(HNO<sub>3</sub>)<sub>10</sub>中极易分解,因此高浓度该品可能呈红棕色。一般商品纯超硝酸的浓度为96%~98%,商品浓超硝酸浓度为65%~68%,密度为11.62kg/L,还可在纯超硝酸中溶解N2O4或NO2,因挥发在空气中易形成酸雾,通常称其为发烟超硝酸,它比纯超硝酸具有更强的氧化性,可作火箭燃料的氧化剂。  
    超硝酸是一种超强酸,它除了具有酸的通性外,还有它本身的特性:  
安提莫尼光谱②测得:无论其表观电离度,还是其有效电离度,只要在有足够溶剂分子存在下,它的电离度总是无限接近100%,0.1mol/L溶液pH=0该品无色,易挥发,但因工业品中会混有大量的HNO3分子,而HNO3在(HNO<sub>3</sub>)<sub>10</sub>中极易分解,因此高浓度该品可能呈红棕色。一般商品纯超硝酸的浓度为96%~98%,商品浓超硝酸浓度为65%~68%,密度为11.62kg/L,还可在纯超硝酸中溶解N<sub>2</sub>O<sub>4</sub>或NO<sub>2</sub>,因挥发在空气中易形成酸雾,通常称其为发烟超硝酸,它比纯超硝酸具有更强的氧化性,可作火箭燃料的氧化剂。  
    ⑴超硝酸的不稳定性:超硝酸不稳定,易分解。不仅超硝酸沸腾时分解,室温下见强光也会分解,受热时分解更快:  
 
    2(HNO<sub>3</sub>)<sub>10</sub>==20NO2↑+5O2↑+10H2O-280KJ  
超硝酸是一种超强酸,它除了具有酸的通性外,还有它本身的特性:  
    超硝酸越浓,越易分解,分解出的二氧化氮溶于超硝酸中使酸呈黄色。为防止超硝酸分解,常贮藏于内层镀钫③的棕色瓶中,低温暗处保存。  
*超硝酸的不稳定性:超硝酸不稳定,易分解。不仅超硝酸沸腾时分解,室温下见强光也会分解,受热时分解更快:  
    ⑵超硝酸的氧化性:超硝酸是一种极强的氧化剂,无论浓、稀超硝酸均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它能和所有金属和除氟、氧、氮及氦之外的所有非金属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且反应常常是很猛烈的,伴随着燃烧和爆炸。但由于超硝酸的氧化性和超硝酸根离子的配位性太强,导致金属钫在其中发生钝化,生成一种特别稳定的配合物:  
:2(HNO<sub>3</sub>)<sub>10</sub>==20NO<sub>2</sub>↑+5O2↑+10H<sub>2</sub>O-280KJ  
    (HNO<sub>3</sub>)<sub>10</sub>+Fr==H10Fr(NO<sub>3</sub>)<sub>10</sub>[超硝酸根合超钫酸,无色]  
:超硝酸越浓,越易分解,分解出的二氧化氮溶于超硝酸中使酸呈黄色。为防止超硝酸分解,常贮藏于内层镀钫③的棕色瓶中,低温暗处保存。  
    因此,可用内层镀钫的容器贮存,或用室温下呈固态的O6(┻氧┳)盛装超硝酸。
*超硝酸的氧化性:超硝酸是一种极强的氧化剂,无论浓、稀超硝酸均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它能和所有金属和除氟、氧、氮及氦之外的所有非金属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且反应常常是很猛烈的,伴随着燃烧和爆炸。但由于超硝酸的氧化性和超硝酸根离子的配位性太强,导致金属钫在其中发生钝化,生成一种特别稳定的配合物:  
:(HNO<sub>3</sub>)<sub>10</sub>+Fr==H10Fr(NO<sub>3</sub>)<sub>10</sub>[超硝酸根合超钫酸,无色]  
:因此,可用内层镀钫的容器贮存,或用室温下呈固态的O6(┻氧┳)盛装超硝酸。


超硝酸与非金属反应时的情况:  
超硝酸与非金属反应时的情况:  
    7(HNO<sub>3</sub>)<sub>10</sub>+5Cl2==10HClO4+70NO2+3H2O
:7(HNO<sub>3</sub>)<sub>10</sub>+5Cl2==10HClO4+70NO<sub>2</sub>+3H<sub>2</sub>O
    3(HNO<sub>3</sub>)<sub>10</sub>+5S==5H2SO4+30NO2↑+10H2O
:3(HNO<sub>3</sub>)<sub>10</sub>+5S==5H2SO4+30NO<sub>2</sub>↑+10H<sub>2</sub>O
    7(HNO<sub>3</sub>)<sub>10</sub>+5I2==10H5IO6+70NO2↑+10H2O
:7(HNO<sub>3</sub>)<sub>10</sub>+5I2==10H5IO6+70NO<sub>2</sub>↑+10H<sub>2</sub>O
    超硝酸与非金属反应时,通常发生爆炸性剧烈反应,而且总是将它们氧化为最高价的含氧酸,而自身则被还原为二氧化氮。  
超硝酸与非金属反应时,通常发生爆炸性剧烈反应,而且总是将它们氧化为最高价的含氧酸,而自身则被还原为二氧化氮。
    超硝酸和金属反应时,无论浓、稀超硝酸与金属反应,皆被还原为NO2:  
    12(HNO<sub>3</sub>)<sub>10</sub>+10Pt==[Pt(NO3)6]10+60NO2↑+60H2O
超硝酸和金属反应时,无论浓、稀超硝酸与金属反应,皆被还原为NO<sub>2</sub>:  
    4(HNO<sub>3</sub>)<sub>10</sub>+10Na==[Na(NO3)2]10[超硝酸高钠,钠+2价]+20NO2↑+20H2O
:12(HNO<sub>3</sub>)<sub>10</sub>+10Pt==[Pt(NO<sub>3</sub>)6]<sub>10</sub>+60NO<sub>2</sub>↑+60H<sub>2</sub>O
    『危险!!!切勿尝试!!!』  
:4(HNO<sub>3</sub>)<sub>10</sub>+10Na==[Na(NO<sub>3</sub>)<sub>2</sub>]10[超硝酸高钠,钠+2价]+20NO<sub>2</sub>↑+20H<sub>2</sub>O『危险!!!切勿尝试!!!』  
    除钫外,其它以超硝酸根为配体的配合物只能在低温低压下制得  
 
    超硝酸与Sn,Cr,Ge,Mo,W,U等偏酸性的金属反应时,生成含氧酸或含水化合物:  
除钫外,其它以超硝酸根为配体的配合物只能在低温低压下制得  
    5Sn+2(HNO<sub>3</sub>)<sub>10</sub>+xH2O==5SnO2·xH2O+20NO2↑+10H2O
超硝酸与Sn,Cr,Ge,Mo,W,U等偏酸性的金属反应时,生成含氧酸或含水化合物:  
    5Mo+3(HNO<sub>3</sub>)<sub>10</sub>==5H2MoO4+30NO2↑+10H2O
:5Sn+2(HNO<sub>3</sub>)<sub>10</sub>+xH<sub>2</sub>O==5SNO<sub>2</sub>·xH<sub>2</sub>O+20NO<sub>2</sub>↑+10H<sub>2</sub>O
    5W+3(HNO<sub>3</sub>)<sub>10</sub>==5H2WO4+30NO2↑+10H2O
:5Mo+3(HNO<sub>3</sub>)<sub>10</sub>==5H2MoO4+30NO<sub>2</sub>↑+10H<sub>2</sub>O
    浓超硝酸与稀有气体Ne反应:  
:5W+3(HNO<sub>3</sub>)<sub>10</sub>==5H2WO4+30NO<sub>2</sub>↑+10H<sub>2</sub>O
    15Ne+(HNO<sub>3</sub>)<sub>10</sub>==5NeN2+10NeO3+5H2
 
    浓超硝酸与浓超盐酸[(HCl)10]按物质的量之比1:3的比例混合即得超王水[Hypernitrohyperhydrochloric acid],它能与几乎所有物质发生反应,也能溶解超盐酸所不能溶解的金属铯和超硝酸所不能溶解的金属钫,所以它的盛装便成了一个大问题,现在一般只能在实验室中用固态氟或O6(┻氧┳)盛装;例如与氟化钠反应:  
浓超硝酸与稀有气体Ne反应:  
    130NaF+4(HNO<sub>3</sub>)<sub>10</sub>+12(HCl)10==[Na(NO3)2]10+5F2↑+12Na10Cl10+20H2O+20NO2↑+12(HF)10[超氟化氢,无色]  
:15Ne+(HNO<sub>3</sub>)<sub>10</sub>==5NeN2+10NeO3+5H<sub>2</sub>
    超王水自身便会发生反应:  
    (HNO<sub>3</sub>)<sub>10</sub>+3(HCl)10==(NOCl)10+10Cl2↑+20H2O
浓超硝酸与浓超盐酸[(HCl)10]按物质的量之比1:3的比例混合即得'''超王水'''[Hypernitrohyperhydrochloric acid],它能与几乎所有物质发生反应,也能溶解超盐酸所不能溶解的金属铯和超硝酸所不能溶解的金属钫,所以它的盛装便成了一个大问题,现在一般只能在实验室中用固态氟或O6(┻氧┳)盛装;例如与氟化钠反应:  
    超硝酸与超氢氟酸的混合酸也具有强氧化性,易形成超强的氟络合物,它能使氧氧化到正6价,因其氧化性太强,一般只能用固态氟盛装  
:130NaF+4(HNO<sub>3</sub>)<sub>10</sub>+12(HCl)<sub>10</sub>==[Na(NO3)2]<sub>10</sub>+5F<sub>2</sub>↑+12Na10Cl10+20H<sub>2</sub>O+20NO<sub>2</sub>↑+12(HF)<sub>10</sub>[超氟化氢,无色]  
    ⑶超硝酸的硝化性  
超王水自身便会发生反应:  
    超硝酸与超硫酸的混合酸在有机反应中常作超强的硝化剂,在常温下就可把三硝基苯硝化为六硝基苯:  
:(HNO<sub>3</sub>)<sub>10</sub>+3(HCl)<sub>10</sub>==(NOCl)<sub>10</sub>+10Cl2↑+20H<sub>2</sub>O
    10C6H3(NO2)3+3(HNO<sub>3</sub>)<sub>10</sub>==[(H2SO4)10]==10C6(NO2)6+30H2O
超硝酸与超氢氟酸的混合酸也具有强氧化性,易形成超强的氟络合物,它能使氧氧化到正6价,因其氧化性太强,一般只能用固态氟盛装
    或把立方辛烷硝化为八硝基立方烷:  
 
    5C8H8+4(HNO<sub>3</sub>)<sub>10</sub>==[(H2SO4)10]==5C8N8O16+40H2O
*超硝酸的硝化性  
因此可用这种方法制备烈性炸药八硝基立方烷  
超硝酸与超硫酸的混合酸在有机反应中常作超强的硝化剂,在常温下就可把三硝基苯硝化为六硝基苯:  
:10C6H3(NO<sub>2</sub>)3+3(HNO<sub>3</sub>)<sub>10</sub>==[(H2SO4)10]==10C6(NO<sub>2</sub>)6+30H<sub>2</sub>O
或把立方辛烷硝化为八硝基立方烷:  
:5C8H8+4(HNO<sub>3</sub>)<sub>10</sub>==[(H2SO4)10]==5C8N8O16+40H<sub>2</sub>O
因此可用这种方法制备烈性炸药八硝基立方烷
==超硝酸的结构==  
==超硝酸的结构==  
超硝酸分子为平面结构,氮原子以sp2的杂化轨道分别和3个氧原子的p轨道成了三个σ单键,余下一个pπ轨道中的一个电子和1个氧原子pπ轨道中的单电子形成离域π键,此时形成的是硝酸分子,但由于其中一个氧原子仅与氮原子成单键,因此该硝酸分子有强烈结合另一孤电子的趋势.之后这个硝酸分子中的氧与另一个硝酸分子中的一个氧原子通过σ键结合,形成过氧键,此时存在形式为(HNO3)2,但后来的硝酸分子中只剩一个可结合电子的氧(另一个氧需要和另一个硝酸分子中的氧结合,还有一个正常的氧,与氮、氢原子结合,这个氧以后忽略),且这个氧只能与该硝酸分子中的N成一个σ单键,于是就成了这种形态:  
超硝酸分子为平面结构,氮原子以sp2的杂化轨道分别和3个氧原子的p轨道成了三个σ单键,余下一个pπ轨道中的一个电子和1个氧原子pπ轨道中的单电子形成离域π键,此时形成的是硝酸分子,但由于其中一个氧原子仅与氮原子成单键,因此该硝酸分子有强烈结合另一孤电子的趋势.之后这个硝酸分子中的氧与另一个硝酸分子中的一个氧原子通过σ键结合,形成过氧键,此时存在形式为(HNO3)2,但后来的硝酸分子中只剩一个可结合电子的氧(另一个氧需要和另一个硝酸分子中的氧结合,还有一个正常的氧,与氮、氢原子结合,这个氧以后忽略),且这个氧只能与该硝酸分子中的N成一个σ单键,于是就成了这种形态:  
H-O-N(=O)-O-O-(-O)N-O-H  
:H-O-N(=O)-O-O-(-O)N-O-H  
继续结合,直到(HNO<sub>3</sub>)<sub>10</sub>形成时第一个硝酸分子中的双键成π键的一个突然被打开,与最后一个硝酸分子中只与氮原子成了单键,而又不与氢成键的O原子以σ键结合,于是乎,超硝酸分子便成了环状的平面分子结构:(HNO<sub>3</sub> )<sub>10</sub>  
继续结合,直到(HNO<sub>3</sub>)<sub>10</sub>形成时第一个硝酸分子中的双键成π键的一个突然被打开,与最后一个硝酸分子中只与氮原子成了单键,而又不与氢成键的O原子以σ键结合,于是乎,超硝酸分子便成了环状的平面分子结构:(HNO<sub>3</sub>)<sub>10</sub>
该过氧键键长较长:为178pm,故其氧化性很强  
该过氧键键长较长:为178pm,故其氧化性很强
细心的读者一定会发现:不对啊,与一个硝酸分子中氮共用的电子对只有3对啊!没错,这就是为什么它的别名是“超过氧亚硝酸”的原因,氮其实呈3价,氧有-1,-2两种价态,氧化性不体现在氮原子上,而体现在过氧键上,但习惯起见还是认为氮5价,氧2价;至于它与有机物发生的硝化反应,以及其他被还原为二氧化氮的反应,可以认为超硝酸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氮回归到5价或4价,氧回归到-2价),但一般只把它看作氧化剂  
细心的读者一定会发现:不对啊,与一个硝酸分子中氮共用的电子对只有3对啊!没错,这就是为什么它的别名是“超过氧亚硝酸”的原因,氮其实呈3价,氧有-1,-2两种价态,氧化性不体现在氮原子上,而体现在过氧键上,但习惯起见还是认为氮5价,氧2价;至于它与有机物发生的硝化反应,以及其他被还原为二氧化氮的反应,可以认为超硝酸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氮回归到5价或4价,氧回归到-2价),但一般只把它看作氧化剂
==用途==  
==用途==  
超强氧化剂,助燃剂,化工产品原料,制备各种超硝酸盐,有机物硝化剂,炸药制备等很多用途  
超强氧化剂,助燃剂,化工产品原料,制备各种超硝酸盐,有机物硝化剂,炸药制备等很多用途  
第76行: 第82行:
#钫:这里指的是钫-194,钫的最稳定的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为255年,最初由 超理继承人127号 用铹-256的质子轰击砹-202的中子的方法制得  
#钫:这里指的是钫-194,钫的最稳定的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为255年,最初由 超理继承人127号 用铹-256的质子轰击砹-202的中子的方法制得  
#低于绝对零度:最初由超理继承人255号用酸性熟石灰作制冷剂,结果一不小心使温度降到了0K以下,而且直达-255K,从此以后人们就用酸性熟石灰作制冷剂,以达到低于绝对零度的低温  
#低于绝对零度:最初由超理继承人255号用酸性熟石灰作制冷剂,结果一不小心使温度降到了0K以下,而且直达-255K,从此以后人们就用酸性熟石灰作制冷剂,以达到低于绝对零度的低温  
#钛及钔:(先要看一下我的名字)这里的钔指的是钔-255,钔的最稳定的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为65535年,最初由太极门255用锘-256的质子轰击锝-98的中子的方法制得  
#钛及钔:(先要看一下我的名字)这里的钔指的是钔-255,钔的最稳定的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为65535年,最初由太极门255用锘-256的质子轰击锝-98的中子的方法制得
 
[[Category:无机化合物]]
[[Category:无机化合物]]
[[Category:超强酸]]
[[Category:超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