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硝酸:修订间差异
无编辑摘要 |
|||
(未显示4个用户的10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H|鉲; zh-hans:鉲; zh-hant:鉲; zh-cn:鉲; zh:鉲;}- | |||
'''超硝酸''',化学式(HNO<sub>3</sub>)<sub>10</sub>,英文为Hypernitric acid,又称作超硝镪水,是[[超过氧亚硝酸]]的同分异构体。超硝酸是一种较常见的超强酸,其pKa1可达-∞,它的发现与著名超理学家[[赵明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 |||
== 结构 == | == 结构 == | ||
第16行: | 第17行: | ||
=== 可行结构构造<ref name=":0" /> === | === 可行结构构造<ref name=":0" /> === | ||
[[File: | [[File:脱氧超硝酸.jpg|缩略图|脱氧超硝酸|234x234像素]][[File:超硝酸.jpg|缩略图|构造出的超硝酸结构|249x249像素]] | ||
脱氧超硝酸是一种假象的分子结构,其目的是为了推算出超硝酸的可行结构,实验表明,这种物质在0-10<sup>16</sup>ZMY强度下的锑场下均不能稳定存在。 | 脱氧超硝酸是一种假象的分子结构,其目的是为了推算出超硝酸的可行结构,实验表明,这种物质在0-10<sup>16</sup>ZMY强度下的锑场下均不能稳定存在。 | ||
第60行: | 第61行: | ||
该品为无机化学强腐蚀性物品,纯品为无色液体,有刺激性酸味,极易吸收空气中水分,极易溶于水或乙醇并放出大量的热。 | 该品为无机化学强腐蚀性物品,纯品为无色液体,有刺激性酸味,极易吸收空气中水分,极易溶于水或乙醇并放出大量的热。 | ||
其溶液呈极强的酸性,在夺取质子能力弱的溶剂如无水甲醇中,与其他超强酸相比,它的强度便显示出来,在《普通光学放大镜<ref>普通光学放大镜:这是一种特殊的,放大倍数0.002~0.001之间的,能观察到分子、原子、离子的放大镜,最初由超理继承人1号制成,为此他获得2078年[[挪杯儿奖]]。</ref>》下,找不到未离解的(HNO<sub>3</sub>)<sub>10</sub>或HNO3分子,因此可以看作是真正的完全电离。 | 其溶液呈极强的酸性(但是弱于超硫酸和超盐酸,原因是硝酸的pKa值(-2.0)大于硫酸(-2.8)和盐酸(-8.0)),在夺取质子能力弱的溶剂如无水甲醇中,与其他超强酸相比,它的强度便显示出来,在《普通光学放大镜<ref>普通光学放大镜:这是一种特殊的,放大倍数0.002~0.001之间的,能观察到分子、原子、离子的放大镜,最初由超理继承人1号制成,为此他获得2078年[[挪杯儿奖]]。</ref>》下,找不到未离解的(HNO<sub>3</sub>)<sub>10</sub>或HNO3分子,因此可以看作是真正的完全电离。 | ||
一个超硝酸分子可以完全电离出10个水合氢离子和10个硝酸根离子: | 一个超硝酸分子可以完全电离出10个水合氢离子和10个硝酸根离子: | ||
第67行: | 第68行: | ||
安提莫尼光谱<ref>即Antimony光谱,一种特殊的,具有透视性的,能扫描出微观粒子状态的光谱,最初由超理继承人4号发现,并广泛应用。</ref>测得:无论其表观电离度,还是其有效电离度,只要在有足够溶剂分子存在下,它的电离度总是无限接近100%,0.1mol/L溶液pH=0。 | 安提莫尼光谱<ref>即Antimony光谱,一种特殊的,具有透视性的,能扫描出微观粒子状态的光谱,最初由超理继承人4号发现,并广泛应用。</ref>测得:无论其表观电离度,还是其有效电离度,只要在有足够溶剂分子存在下,它的电离度总是无限接近100%,0.1mol/L溶液pH=0。 | ||
品无色,易挥发,但因工业品中会混有大量的HNO<sub>3</sub>分子,而HNO<sub>3</sub>在(HNO<sub>3</sub>)<sub>10</sub>中极易分解,因此高浓度该品可能呈红棕色。一般商品纯超硝酸的浓度为96%~98%,商品浓超硝酸浓度为65%~68%,密度为11.62kg/L,还可在纯超硝酸中溶解N<sub>2</sub>O<sub>4</sub>或NO<sub>2</sub>,因挥发在空气中易形成酸雾,通常称其为发烟超硝酸,它比纯超硝酸具有更强的氧化性,可作火箭燃料的氧化剂。 | 品无色,易挥发,但因工业品中会混有大量的HNO<sub>3</sub>分子,而HNO<sub>3</sub>在(HNO<sub>3</sub>)<sub>10</sub>中极易分解,因此高浓度该品可能呈红棕色。一般商品纯超硝酸的浓度为96%~98%,商品浓超硝酸浓度为65%~68%,密度为11.62kg/L,还可在纯超硝酸中溶解N<sub>2</sub>O<sub>4</sub>或NO<sub>2</sub>,因挥发在空气中易形成酸雾,通常称其为发烟超硝酸,它比纯超硝酸具有更强的氧化性,可作火箭燃料的氧化剂。 | ||
==化学性质== | ==化学性质== | ||
第79行: | 第80行: | ||
===氧化性=== | ===氧化性=== | ||
超硝酸是一种极强的氧化剂,无论浓、稀超硝酸均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它能和所有金属和除氟、氧、氮及氦之外的所有非金属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且反应常常是很猛烈的,伴随着燃烧和爆炸。 | 超硝酸是一种极强的氧化剂,氧化性远强于超硫酸,无论浓、稀超硝酸均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它能和所有金属和除氟、氧、氮及氦之外的所有非金属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且反应常常是很猛烈的,伴随着燃烧和爆炸。 | ||
===='''与非金属反应'''==== | ===='''与非金属反应'''==== | ||
第148行: | 第149行: | ||
科学家███·█·█████将Te丢入马桶里(运回锑星),然后打电话(电话约有51万年的延迟)给负责该项目的锑星科学团队进行现场(没错就是现场)制备(HNO3)<sub>10</sub>。 | 科学家███·█·█████将Te丢入马桶里(运回锑星),然后打电话(电话约有51万年的延迟)给负责该项目的锑星科学团队进行现场(没错就是现场)制备(HNO3)<sub>10</sub>。 | ||
[[File: | [[File:超硝酸合成1.jpg|缩略图]] | ||
首先实验员将“附魔”的Te、HNO<sub>3</sub>、SbSb<sub>3</sub>、Cl<sub>2</sub>在-250℃、25ZMY锑场的环境下充分混合,此时,分子间的宏观性质就显现了出来。 | 首先实验员将“附魔”的Te、HNO<sub>3</sub>、SbSb<sub>3</sub>、Cl<sub>2</sub>在-250℃、25ZMY锑场的环境下充分混合,此时,分子间的宏观性质就显现了出来。 | ||
第166行: | 第167行: | ||
在低温环境下,锑和鉲也能有效地聚合SbCl<sub>5</sub>.HNO<sub>3</sub>,就像聚合HCl那样轻松 | 在低温环境下,锑和鉲也能有效地聚合SbCl<sub>5</sub>.HNO<sub>3</sub>,就像聚合HCl那样轻松 | ||
[[File: | [[File:超硝酸合成2.jpg|缩略图]] | ||
首先Sb会将5个SbCl<sub>5</sub>.HNO<sub>3</sub>的-OH聚集到自己周围,然后在碲场的“宏观性质”下,各夹角排列为90°、90°、45°、90°、45°。 | 首先Sb会将5个SbCl<sub>5</sub>.HNO<sub>3</sub>的-OH聚集到自己周围,然后在碲场的“宏观性质”下,各夹角排列为90°、90°、45°、90°、45°。 | ||
[[File: | [[File:超硝酸合成3.jpg|缩略图]] | ||
然后Ka将另外5个SbCl<sub>5</sub>.HNO<sub>3</sub>排列成一个较为复杂的结构,类似于单位硝酸。 | 然后Ka将另外5个SbCl<sub>5</sub>.HNO<sub>3</sub>排列成一个较为复杂的结构,类似于单位硝酸。 | ||
“它的分子都已经叠到一起了”——███·█·█████ | “它的分子都已经叠到一起了”——███·█·█████ | ||
[[File: | [[File:球拍超硝酸.jpg|缩略图|图中底部的-OH键被缩短,其实际长度约为Sb和Ka的距离]] | ||
最后,在碲场的作用下,十个SbCl<sub>5</sub>.HNO<sub>3</sub>形成一个更壮观的结构——一个更大的羽毛球拍! | 最后,在碲场的作用下,十个SbCl<sub>5</sub>.HNO<sub>3</sub>形成一个更壮观的结构——一个更大的羽毛球拍! | ||
[[File: | [[File:超硝酸最终形态.jpg|缩略图]] | ||
最后一步,将温度瞬间升高至20℃,SbCl<sub>5</sub>变为液态,已经完全脱离了HNO<sub>3</sub>。此时,十个HNO<sub>3</sub>分子以一种“神秘”的键彼此作用,原子核断裂成粉末,每一粒粉末吸引一个电子。魔键形成了! | 最后一步,将温度瞬间升高至20℃,SbCl<sub>5</sub>变为液态,已经完全脱离了HNO<sub>3</sub>。此时,十个HNO<sub>3</sub>分子以一种“神秘”的键彼此作用,原子核断裂成粉末,每一粒粉末吸引一个电子。魔键形成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