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编辑“︁超理文献:雷论/论高中物理教科书的种种错误”︁

警告:您没有登录。如果您进行任何编辑,您的IP地址会公开展示。如果您登录创建账号,您的编辑会以您的用户名署名,此外还有其他益处。

该编辑可以被撤销。 请检查下面的对比以核实您想要撤销的内容,然后发布下面的更改以完成撤销。

最后版本 您的文本
第461行: 第461行:
<blockquote>物理量是一样的。</blockquote>
<blockquote>物理量是一样的。</blockquote>


<blockquote>有智商明白?<ref>编者注:这段是雷绍武在同一贴中的回复。</ref><ref>锑度贴吧:[https://tieba.baidu.com/p/7620830764 物体的超重和失重现象和原因-最爱春雷吧.10楼]</ref></blockquote>
<blockquote>有智商明白?<ref>编者注:这段是雷绍武在同一贴中的回复。</ref></blockquote><ref>锑度贴吧:[https://tieba.baidu.com/p/7620830764 物体的超重和失重现象和原因-最爱春雷吧.10楼]</ref>
 
== 二十 <ref>编者注:此空格为原文。</ref>一 “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是错误的 ==
 
1,教科书说:任何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都指向圆心,这个加速度叫向心加速度。
 
2,也就是说:向心力存在,向心加速度存在,向圆心加速运动现象就存在。
 
3,根据加速度路程公式:h=0.5gt。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h。那么,到时间t时,物体一定进入向心力中心。
 
4,请问:什么时候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进入向心力中心去了?谁来证明?
 
5,说“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的科学家不能否定地球有向心加速度吧?那么,几十亿年了,地球为什么还没有进入到太阳中去呢?
 
6,结论:“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的理论是错误的。
 
7,正确的是:任何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只受到相等的并且垂直的中心拉力和运动力的相互作用。是中心拉力不断改变物体的运动力方向,但始终保持垂直。不存在任何加速度。<br/>明白了?记住了?<ref>锑度贴吧:[https://tieba.baidu.com/p/7625750839 高中物理教科书第二册的种种错误二十一-最爱春雷吧]</ref>
 
==二十二第八章“机械能”的错误==
 
1,教材说:机械能是动能与势能的总和,这里的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我们把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决定动能的是质量与速度;决定重力势能的是质量和高度;决定弹性势能的是劲度系数与形变量。机械能只是动能与势能的和。机械能是表示物体运动状态与高度的物理量。
 
2,说“机械能”是错误的。最关键的错误是混淆了“力”和“能”的本质区别。错误的把运动需要的力说成“能”。
 
3,教材中所谓的“机械能”都是物体的运动和力的关系,都是运动力L=kmv=作用力的关系。和“能”是没有关系的。比如:
 
(1)风吹着帆船航行,是风的作用力>帆船阻力=帆船的运动力L=kmv;
 
(2)急流的河水把石头冲走,是水流动的作用力>石头阻力=石头的运动力L=kmv;
 
(3)运动着的钢球打在木块上,把木块推走,是钢球的运动力=作用力>木块的阻力=木块的运动力L=kmv。
 
(4)流动的空气和水,运动的钢球,它们能够做功,是因为它们都具有运动力。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运动力L=kmv,而不是动能。
 
4,人们在打桩时,先用力把重锤高高举起,重锤落下的运动力L=kmv就能把木桩打入地里。
 
(1)只要举重锤的力>重锤的重力,就能够把重锤高高举起来。
 
(2)下落时,只要下落1米,运动力L=kmv就会增加重力的1倍。下落5米时,运动力L=kmv就会增加重力的5倍。
 
(3)因此,重锤的质量越大,举得越高,下落的运动力就越大。
 
(4)但是,重锤的质量再大,被举得再高,如果不让重锤下落,运动力=0.是不能做功的。
 
5,射箭运动员用力把弓弦拉弯,放手后被拉弯的弓弦的运动力=,箭射出去的运动力L=kmv。
 
6,被压缩的弹簧在放松后弹簧的运动力=压在上面的砝码举起的运动力L=kmv。<br/>弓和弹簧都是因为有运动力而能够做功的。<br/>证明:没有运动力就不能做功。把运动力L=kmv说成“机械能”是错误的。“机械能”的相关理论都是错误的。<ref>锑度贴吧:[https://tieba.baidu.com/p/7629539638 高中物理教科书第二册的种种错误二十二-最爱春雷吧]</ref>
 
==二十三第一章动量守恒定律的错误==
 
1,必修教材第一册第四章讲解了“运动和力的关系”。这里,就不应该再提出动量的理论
 
2,在【问题】中,是A球下落摆动时的运动力L=kmv=B球上升时摆动的运动力L=kmv。
 
3,当B球下落摆动时,是B球下落摆动的运动力L=kmv=A球上升摆动的运动力L=kmv
 
4,在【演示】图1.1-1中,C球质量大于D球质量。<br/>CD球的运动力L=kmv都是相等的。因为C球质量大于D球质量。当C球碰撞D球后,D球的运动速度比C球快,因此,D球摆动的高度比C球高。<br/>当D 球碰撞C球时,C球的运动速度比D球慢,因此,C球摆动的高度比D球低。
 
5,小球摆动到最高点时,运动力=0.运动速度=0,停止上升运动。这时,小球只有重力作用向下摆动,运动力不断增加,是加速度运动。小球上升的运动力要不断克服小球的重力。运动力逐渐减小,是减速度运动。<br/>小球摆动到最低点时,运动力最大,.运动速度最快。发生碰撞时,运动小球的施力=静止小球的受力。
 
6,单摆也是同样的运动原理。因为小球每次上升摆动的过程中,上升的运动力要不断克服小球的重力。因此,小球的运动力会不断减小。当小球运动力=0时,就会停止摆动。
 
7,证明:一切运动都是运动力的运动,说“动量”是错误的。“动量”的相关理论也是错误的<ref>锑度贴吧:[https://tieba.baidu.com/p/7636169357 《高中物理教科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的种种错误》二十三-最爱春雷吧]</ref>
 
==二十四 第九章电荷理论的错误==
 
(一)1,教材说:物质由原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电量相同,显电中性。
 
不同物质摩擦时,由于原子核吸引电子能力强弱不同,能力强的得到电子,对外显负电性。失去电子的带正电性。
 
2,教材说: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规定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极电荷。<br/>教材说:相同电荷相互排斥,不同电荷相互吸引。
 
(二)存在的错误:
 
1,如果原子核吸引电子能力强弱不同,能力强的得到电子,为什么平时没有多带几个电子,对外显负电性?
 
2,如果能力弱的失去电子,为什么平时没有少带几个电子,对外显正电性?
 
3,既然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极电荷。它们每一个原子的电荷都是相同的(传统理论叫离子),为什么这些原子(离子)电荷相同而没有相互排斥呢?
 
4,既然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极电荷了。为什么几分钟,几小时后,玻璃棒带的正电荷,橡胶棒带的负极电荷消失了,显电中性了呢?为什么?
 
5,为什么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极电荷呢?负极的“极”是什么意思呢?难道还有正极?在哪里呢?<br/>谁能够解释清楚呢?
 
6,证明:自然界中是不存在独立的正电荷负电荷的,就像电池,是不存在独立的正电荷电池,负电荷的电池的。明白吗?
 
7,如果电池的正极是正电荷,负极是负电荷,为什么这些相同电荷没有相互排斥掉呢?
 
8,结论:原子理论,正负电荷理论都是错误的。
 
(三)正确的科学的解释是:
 
 
 
1,一切物质都是由物质电子(电磁粒子)构成的。电磁粒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的不能再分割的基本粒子。
 
 
 
2,每一个电磁粒子都有成对的不可分割的电磁力NS极和电能的+-极。
 
3,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电磁粒子的电磁力NS极相互吸引,等价组合,构成物质的分子或者晶体。
 
因此,一般物体都不显示电磁的特性。
 
4,当一些绝缘物体受到摩擦时,物质电子的NS极和电能+-极会立即串联起来,产生磁场和电压特性。电子串联的越多,电压越高。磁场越强。串联电子的+-极碰撞时会发生发光发热的放电现象。
 
5,因为金属是导体,摩擦时不能产生串联的电磁粒子。因此摩擦金属棒时,一般不产生带电现象和磁场现象。
 
6,摩擦后的玻璃棒,橡胶棒能够吸引纸屑的原理是:
 
(1)摩擦后的玻璃棒,橡胶棒产生了部分NS极+-极串联的电子。
 
(2)因为有NS极+-极串联电子,就会产生力磁场的NS极。
 
(3)当摩擦后带着NS极磁场的玻璃棒,橡胶棒靠近纸屑时,能够使纸屑被电磁感应产生-+极串联电子和SN极磁场。必然产生两个物体不同极SN的相互吸引现象。
 
(4)如果将玻璃棒,橡胶棒靠近纸屑的另一端,可以看到磁性相互排斥的现象。
 
7,证明:两个物体的相互排斥和相互吸引,不是电荷产生的,也不是电能产生的。而是电磁场的SN极的电磁力相互作用产生的。两个物体磁场的电磁力相同极性相互排斥。不同极性相互吸引。<ref>锑度贴吧:[https://tieba.baidu.com/p/7638561850 高中物理教科书第三册的种种错误二十四-最爱春雷吧]</ref>
 
==二十五第一章 安培力与洛伦兹力的错误==
 
1,教材中,安培力与洛伦兹力的相关实验和计算是正确的
 
2,安培力与洛伦兹力的错误,是没有找到力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教材说:安培力是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力。
 
(1)磁场为什么会对通电导体产生作用力?
 
(2)为什么改变通电导体的电流方向会改变运动方向?
 
(3)上面的这两个最根本的问题没有解释清楚。这是不应该回避的。
 
(4)磁场为什么会对通电导体产生作用力呢?是因为通电导体会产生磁场。只有磁场对磁场的相互作用,才能产生运动现象。如图1.1-1,1.1-3。
 
(5)只有改变通电导体的电流方向,才会改变导体的磁场方向,因此,才会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4,教材说:洛伦兹力是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1)前面说过:电荷理论是错误的。存在的只有电磁粒子。
 
(2)一直强调:电磁粒子有不可分割的SN极和磁场。只有磁场对磁场的相互作用,才能发生运动现象。如图1.2-1,1.2-7.
 
(3)只有改变磁场的SN极,才能改变运动的电磁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方向。
 
5,证明:安培力与洛伦兹力产生的原因:都是磁场与磁场的相互作用产生的
 
6,磁场对磁场的相互作用力叫电磁力。
 
7,电磁力的大小与磁场强度成正比,与磁场距离成反比。
 
8,安培力与洛伦兹力都是电磁力的作用力,都可以用运动力L=kmv计算。<ref>锑度贴吧:[https://tieba.baidu.com/p/7641217584 新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二的种种错误二十五-最爱春雷吧]</ref>


==附录:雷绍武著《论物理教科书上面的种种错误》<ref>编者注:这是雷绍武早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主要批判碲球初中物理教科书的错误,在此收为附录。</ref>==
==附录:雷绍武著《论物理教科书上面的种种错误》<ref>编者注:这是雷绍武早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主要批判碲球初中物理教科书的错误,在此收为附录。</ref>==
请注意,所有对锑星百科的贡献均被视为依照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4.0 International (CC BY-SA 4.0)发表(详情请见锑星百科:著作权)。如果您不希望您的文字作品被随意编辑和分发传播,请不要在此提交。
您同时也向我们承诺,您提交的内容为您自己所创作,或是复制自公共领域或类似自由来源。未经许可,请勿提交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
取消 编辑帮助​(在新窗口中打开)
以下为几个常用的符号,点选你想要的符号后,它会立即出现在编辑框中你所指定的位置。

检视此模板

该页面使用的模板:

我们为您提供服务需要使用Cookie。使用我们的服务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