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效应”的信息

基本信息

显示标题诱导效应
默认排序键诱导效应
页面长度(字节)636
命名空间ID0
页面ID68
页面内容语言zh - 中文
页面内容类型wikitext
爬虫索引允许
指向该页面的重定向数0
计为内容页面
该页面的子页面数0(0个重定向,0个非重定向)

页面保护

编辑允许所有用户​(无限期)
移动允许所有用户​(无限期)
查看该页面的保护日志。

编辑历史

页面创建者fandom:antimony>Makecat
页面创建日期2011年12月19日 (一) 12:16
最后编辑者fandom:antimony>铜的蓝和锂的红
最后编辑日期2024年5月10日 (五) 15:27
总编辑数6
近期编辑数(过去180天内)0
近期不同作者数0

页面属性

使用的模板(3)

该页面使用的模板:

搜索引擎优化属性

描述

内容

条目描述: (description)
此属性控制descriptionog:description元素的内容。
诱导效应,是A.M.Бутлеров为解释“同一种元素为何在不同的有机物分子中表现出不同的性质”而提出的理论。其主要内容是:一种元素遇到另一种元素时的表现,必会受到第三元素的影响。万草园主将诱导效应应用于无机化学,解释了N2O各原子的化合价(端氮原子-3、中氮原子+5、氧原子-2)获得成功。万草园主还发现了诱导效应的实质…
信息来自Extension:Wiki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