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氧化氰」:修訂間差異

出自锑星百科
新頁面: == 氧化氰 == 外观为无色透明的剧毒气体,在酸性环境下呈灰色气体,剧毒。 熔点:49 C 闪点:57 C(分解速度慢) 化学式:CNO2 英文名:c...
 
無編輯摘要
 
(未顯示由 5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20 次修訂)
第1行: 第1行:
== 氧化氰 ==
__NOTOC__'''氧化氰'''(或氰氧化物)是一类物质,狭义上是指含有O-C、C≡N键的只含碳、氮、氧三种元素化合物广义上指的是一切化学式符合C<sub>x</sub>N<sub>x</sub>O<sub>y</sub>的化合物。目前超理学家所发现的氰氧化物中能在常温下稳定存的仅有三种:[[一氧化二氰|氰酐]][[二氧化氰|氧氰]]和[[聚氧氰]]
外观为无色透明剧毒气体,在酸性环境下呈灰色气体剧毒


熔点:49 C
== 种类 ==
氧化氰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


闪点:57 C(分解速度慢
=== 氰代氧烷 ===
结构N≡C(-O)<sub>n</sub>-C≡N,通式为(CN)<sub>2</sub>O<sub>n</sub>。[[一氧化二氰|氰酸酐]](n=1)、[[氧氰]](n=2)、[[三氧化二氰]](n=3)等均属此类,n越大稳定性越弱,例如n=1时120℃才会发生爆炸性分解(涉及多个反应),n=2时35℃会分解(CN)<sub>2</sub>O<sub>2</sub>==(CN)<sub>2</sub>↑+O<sub>2</sub>↑),n=3时-130℃就会分解((CN)<sub>2</sub>O<sub>3</sub>==(CN)<sub>2</sub>O+O<sub>2</sub>↑。制备n较大的这类物质通常需要由不同氧化氰自由基在低温下反应得到,例如三氧化二氰来源于·O-C≡N与·O-O-C≡N的反应。


:CNO2
=== 氰自由基 ===
结构·O(-O)<sub>n</sub>-C≡N,通为CNO<sub>n+1</sub>·。它们是氰代氧烷分解过程中痕量出现的中间产物,很不稳定。除了氧氰自由基(n=0)、过氧氰自由基(n=1)外没有其他此类物质被合成出来。


英文名:cyanogen oxide
=== 聚氧氰 ===
是浅黄色胶状固体,目前普遍认为其结构为<s>[</s>C(=O)-N=N-C(=O)<s>]</s><sub>n</sub>,加热至30℃后将会爆炸分解为氧氰。由于分子中没有碳氮三键,有时不被看做氧化氰。


别名:氧化山奈
[[Category:超理物质]]
 
[[Category:合物]]
pH值:7
 
== 危险性 ==
氧化氰与氮气接触生成一氧化氰,一氧化氰对皮肤是最敏感的,无腐蚀性,也可以对皮肤起反应引起灼伤。
 
氧化氰禁止与氰化钾、氰钠接触,可引发爆炸的危险。

於 2025年3月22日 (六) 04:55 的最新修訂

氧化氰(或氰氧化物)是一類物質,狹義上是指含有O-C、C≡N鍵的只含碳、氮、氧三種元素的化合物,廣義上指的是一切化學式符合CxNxOy的化合物。目前超理學家所發現的氰氧化物中能在常溫下穩定存在的僅有三種:氰酸酐氧氰聚氧氰

種類[編輯]

氧化氰大體上可以分為三種:

氰代氧烷[編輯]

結構N≡C(-O)n-C≡N,通式為(CN)2On氰酸酐(n=1)、氧氰(n=2)、三氧化二氰(n=3)等均屬此類,n越大穩定性越弱,例如n=1時120℃才會發生爆炸性分解(涉及多個反應),n=2時35℃會分解((CN)2O2==(CN)2↑+O2↑),n=3時-130℃就會分解((CN)2O3==(CN)2O+O2↑)。製備n較大的這類物質通常需要由不同氧化氰自由基在低溫下反應得到,例如三氧化二氰來源於·O-C≡N與·O-O-C≡N的反應。

氧化氰自由基[編輯]

結構·O(-O)n-C≡N,通式為CNOn+1·。它們是氰代氧烷分解過程中痕量出現的中間產物,很不穩定。除了氧氰自由基(n=0)、過氧氰自由基(n=1)外沒有其他此類物質被合成出來。

聚氧氰[編輯]

是淺黃色膠狀固體,目前普遍認為其結構為[C(=O)-N=N-C(=O)]n,加熱至30℃後將會爆炸分解為氧氰。由於分子中沒有碳氮三鍵,有時不被看做氧化氰。

Cookies 幫助我們給予服務內容。依您有使用我們的服務,代表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