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塩科会战:修订间差异

来自锑星百科
第11行: 第11行:
为遏制氧星军队的大举进攻,氯星总参谋长小克劳莱特<ref>即莱迪亚•冯•克劳莱特,因其叔父莱德•冯•克劳莱特与其同名,故称小克劳莱特。</ref>选择了位于氯星最近一条轨道上的[[氯卫一|印索加]](塩科星)作为防守阵地。印索加是是氯星的重要门户,同时也是氯星防守阵线上的最后一座堡垒。因此,以小克劳莱特为首的氯星统帅部计划在塩科星进行拉锯防御,并集中兵力对氧星第8方面军实施突击,以牵制和消耗氧星主力,最终迫使氧星军队撤出氯星的其他卫星。
为遏制氧星军队的大举进攻,氯星总参谋长小克劳莱特<ref>即莱迪亚•冯•克劳莱特,因其叔父莱德•冯•克劳莱特与其同名,故称小克劳莱特。</ref>选择了位于氯星最近一条轨道上的[[氯卫一|印索加]](塩科星)作为防守阵地。印索加是是氯星的重要门户,同时也是氯星防守阵线上的最后一座堡垒。因此,以小克劳莱特为首的氯星统帅部计划在塩科星进行拉锯防御,并集中兵力对氧星第8方面军实施突击,以牵制和消耗氧星主力,最终迫使氧星军队撤出氯星的其他卫星。


受领主力对垒任务的部队是氯星皇太孙[[吕正参|克洛诺斯]]少将<ref>即克洛诺斯•修特罗海姆•鲍里茨•冯•瓦德西,时任氯星统帅部副参谋官,会战爆发前授上校军衔。</ref>指挥的第6集团军辖15个军共37个师,25159门火炮,其中重型火炮9723门,168艘战舰;后增至70个师,约占氯星本土总兵力的3/4
受领主力对垒任务的部队是氯星皇太孙[[吕正参|克洛诺斯]]少将<ref>即克洛诺斯•修特罗海姆•鲍里茨•冯•瓦德西,时任氯星统帅部副参谋官,会战爆发前授上校军衔。</ref>指挥的第6集团军辖15<ref>个军共37个师,25159门火炮,其中重型火炮9723门,168艘战舰;后增至70个师,约占氯星本土总兵力的3/4</ref>


印索基亚<ref>即为塩科城,塩科自治国的首府。</ref>筑垒地域正面宽达157公里,筑垒地域由四道防御阵地组成,全纵深15—91公里。其中三道是野战防御阵地。第四道防御阵地由印索基亚要塞的永备工事和五个堡垒地带构成。
印索基亚<ref>即为塩科城,塩科自治国的首府。</ref>筑垒地域正面宽达157公里,筑垒地域由四道防御阵地组成,全纵深15—91公里。其中三道是野战防御阵地。第四道防御阵地由印索基亚要塞的永备工事和五个堡垒地带构成。

2024年12月27日 (五) 14:58的版本

印索加战役(鹰语:Battle of Ensokia,氯星语:Bätelis ais Enžoĉia),通称塩科会战,是卤族危机中破坏性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场恶性拉锯战,同时也是迄今为止锑宙历史上最为残酷的歼灭战和包围战。战事从2020年6月14日延续到8月3日,氯、氧双方共投入150余个师兵力,军队死亡超过100万人,另有150余万人次受伤。由于该战争的伤亡过于惨重,因此也被称之为“印索加血池”。

印索加战役以氧星的胜利告终。氯星企图一举击败氧星的战略目标遭受无可挽回的打击,先前的一切战略部署彻底流产。

此次一役后,氯星损失了极其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并且无法及时弥补。印索加会战的破产,标志着氧星对氯星本土大举进攻的开始。自此,氯星在卤族危机中彻底丧失了战略主动权,由曾经的被动防御转入全面溃退。

战役背景

2020年6月,由于氯星统帅部在战略指挥上的重大失误,萨尔塔、阿莱基恩、阿利[1]等重要阵地相继落入氧星之手,氯星的几次企图努力进攻,以此收复三颗卫星的军事行动也依然都没有能够奏效。

为遏制氧星军队的大举进攻,氯星总参谋长小克劳莱特[2]选择了位于氯星最近一条轨道上的印索加(塩科星)作为防守阵地。印索加是是氯星的重要门户,同时也是氯星防守阵线上的最后一座堡垒。因此,以小克劳莱特为首的氯星统帅部计划在塩科星进行拉锯防御,并集中兵力对氧星第8方面军实施突击,以牵制和消耗氧星主力,最终迫使氧星军队撤出氯星的其他卫星。

受领主力对垒任务的部队是氯星皇太孙克洛诺斯少将[3]指挥的第6集团军辖15[4]

印索基亚[5]筑垒地域正面宽达157公里,筑垒地域由四道防御阵地组成,全纵深15—91公里。其中三道是野战防御阵地。第四道防御阵地由印索基亚要塞的永备工事和五个堡垒地带构成。

2020年6月开始,水军主将奥佐恩就悄悄集结部队准备攻击印索加,同时明目张胆地向克劳烈亚附近增兵,做出要在氯星本土发动攻势的姿态。轻敌的小克劳莱特果然上当了。自5月初水军无力攻克氯星管辖区,而被迫向卤素星系其他星球转移进攻方向之后,氯星人就认为印索基亚要塞已经过时,即停止强化要塞。而此时水军向克劳烈亚移动的动作使小克劳莱特异常警惕,他认为水军会向克劳烈亚本土进攻,然后从这里进军氯星的首都盐酸城。

氧星人正在继续往印索加方向悄悄结集兵力。随着结集迹象的渐渐明显和暴露,卤族联军终于弄清了氧军的真正意图。6月7日,做足了充分准备的水军轻而易举的在塩科星登陆,并迅速攻陷多个战略要地。麻痹大意的小克劳莱特这才如梦方醒,慌了神,火速下令向印索加增兵。

2020年6月13日,氯星皇太孙亲率39万氯军,向已被氧星吞占的印索加首府——印索基亚发动了疯狂进攻。印索加全星的保卫力量比较虚弱,但由于小克劳莱特等人的错误判断,进攻当天的气候条件不佳,导致氯军的战术进攻推迟,这为氧星调集援兵提供了时间。随即,氧星调集了9个师进入这个地区,两军在塩科星遭遇。

翌日,空前残酷的印索加决战爆发了。

兵力部署

氯军

第6集团军第3、第7、第8、第14、第27和第74军[6]在位于印索基亚的正面战场实施主要突击。

第5军[7]掩护其右翼。

第15军[8]在正面战场东侧3公里处实施辅助突击。

第6军[9]在质浑河北侧牵制水军的增援兵力。

总体来看,氯军步兵比水军步兵多5倍,炮兵多1.5倍,火炮密度达到每公里正面700-1200门。但氯星的兵源大多来自于临时武装的部队,单兵作战能力有限,并且现代作战手段极其匮乏,仍然采用19世纪初期的排枪重炮战术,机动性极其低下。

水军

水军在印索基亚的筑垒地域横跨质浑河两岸,正面宽319公里,纵深27~35公里。该堡垒有四道防御阵地,前三道为野战防御阵地,第四道是由要塞永备工事和五个筑垒地带构成的坚固阵地,居高临下,易守难攻。

第3集团军[10]5个师防守印索基亚,3个师防守质浑河两岸地区,另3个师作为预备队。

水军兵力和火力虽远远低于氯星,但装备普遍精良,且机动能力极高。水军士兵均为久经沙场的悍卒,单兵实力与氯军不可同日而语。

  1. 萨尔塔即氯卫二(盐科星)、阿莱基恩即氯卫三(氯代烷星)、阿利即氯卫四(氯代烯星),均为氯星所属自治国。
  2. 即莱迪亚•冯•克劳莱特,因其叔父莱德•冯•克劳莱特与其同名,故称小克劳莱特。
  3. 即克洛诺斯•修特罗海姆•鲍里茨•冯•瓦德西,时任氯星统帅部副参谋官,会战爆发前授上校军衔。
  4. 个军共37个师,25159门火炮,其中重型火炮9723门,168艘战舰;后增至70个师,约占氯星本土总兵力的3/4
  5. 即为塩科城,塩科自治国的首府。
  6. 共24个半师,8372门火炮,其中重型火炮2931门,迫击炮5821门。
  7. 共7个师,579门火炮,其中重型火炮371门,迫击炮154门。
  8. 共3个师,1890门火炮,其中重型火炮869门,迫击炮734门。
  9. 共2个半师,1823门火炮,其中重型火炮791门,迫击炮865门。
  10. 辖11个师,630余门火炮,由奥佐恩•阿克西艮将军指挥;后增至69个师,约占水军总兵力的2/3。
我们为您提供服务需要使用Cookie。使用我们的服务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