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塩科会战」:修訂間差異

出自锑星百科
無編輯摘要
 
(未顯示由 3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30 次修訂)
第1行: 第1行:
{{修改标题|塩科会战}}
{{修改标题|印索加}}
'''印索加战役'''(鹰语:Battle of Ensokia,氯星语:Bätelis ais Enžoĉia),通称'''塩科会战''',是[[卤族危机]]中破坏性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场恶性拉锯战,同时也是迄今为止锑宙历史上最为残酷的歼灭战和包围战。战事从2020年6月14日延续到8月3日,氯、氧双方共投入150余个师兵力,军队死亡超过100万人,另有150余万人次受伤。由于该战争的伤亡过于惨重,因此也被称之为“印索加血池”。
'''印索加战役'''(鹰语:Battle of Ensokia,氯星语:Bätelis ais Enžoĉia),通称'''塩科会战''',是[[卤族危机]]中破坏性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场恶性拉锯战,同时也是迄今为止锑宙历史上最为残酷的歼灭战和包围战。战事从2020年6月14日延续到8月11日,氯、氧双方共投入150余个师兵力,军队死亡超过100万人,另有150余万人次受伤。由于该战争的伤亡过于惨重,因此也被称之为“印索加血池”。


印索加战役以[[锑星百科:锑星百科用户虚拟国家有关创作列表/氧星|氧星]]的胜利告终。它标志着[[锑星百科:锑星百科用户虚拟国家有关创作列表/克劳烈亚-卡拉珀尼亚联合帝国|氯星]]由被动防御转入彻底溃退,氧星开始对氯星本土大举进攻。
印索加战役以[[锑星百科:锑星百科用户虚拟国家有关创作列表/氧星|氧星]]的胜利告终。[[锑星百科:锑星百科用户虚拟国家有关创作列表/克劳烈亚-卡拉珀尼亚联合帝国|氯星]]企图一举击败氧星的战略目标遭受无可挽回的打击,先前的一切战略部署彻底流产。
 
此次一役后,氯星损失了极其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并且无法及时弥补。印索加会战的破产标志着氧星对氯星本土大举进攻的开始。自此,氯星在卤族危机中彻底丧失了战略主动权,由曾经的被动防御转入全面溃退


==战役背景==
==战役背景==
2020年6月,由于氯星在战略指挥上的重大失误,氯卫二(萨尔塔地区)~氯卫四(阿利地区)阵地相继落入氧星之手,氯星的几次努力进攻也都没有能够奏效。


为遏制氧星军队的大举进攻,氯星总参谋长小克劳莱特<ref>即莱迪亚•冯•克劳莱特,因其叔父莱德•冯•克劳莱特与其同名,故称小克劳莱特。</ref>选择了位于氯星最近一条轨道上的塩科星(印索加)作为防守阵地。印索加是是氯星的重要门户,同时也是氯星防守阵线上的最后一座堡垒。因此,以小克劳莱特为首的氯星统帅部计划在塩科星进行拉锯防御,并集中兵力对氧星第8方面军实施突击,以牵制和消耗氧星主力,最终迫使氧星军队撤出氯星的其他卫星。
===地理位置===
印索加是距离氯星本土最近的一颗卫星,同时也是氯星在除本土外驻军最多的辖区。其首都印索基亚位于柴浑河畔。柴浑河自南向北呈“C”形注入哈迪斯海,而印索基亚就在这块突出地区的正中心。该舌形地区北起工业重镇萨特城,南至印索加的最大港口印索托尔斯特,地形复杂,易守难攻,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水军计划目标是在这一巨大的舌形地区中,将前来支援的氯第6集团军彻底围歼。
 
===战役爆发===
2020年6月,由于氯星统帅部在战略指挥上的重大失误,萨尔塔、阿莱基恩、阿利<ref>萨尔塔即氯卫二(盐科星)、阿莱基恩即氯卫三(氯代烷星)、阿利即氯卫四(氯代烯星),均为氯星所属自治国。</ref>等重要阵地相继落入氧星之手,氯星的几次企图努力进攻,以此收复三颗卫星的军事行动也依然都没有能够奏效。
 
为遏制氧星军队的大举进攻,氯星总参谋长小克劳莱特<ref>即莱迪亚•冯•克劳莱特,因其叔父莱德•冯•克劳莱特与其同名,故称小克劳莱特。</ref>选择了位于氯星最近一条轨道上的[[氯卫一|印索加]](塩科星)作为防守阵地。印索加是是氯星的重要门户,同时也是氯星防守阵线上的最后一座堡垒。因此,以小克劳莱特为首的氯星统帅部计划在塩科星进行拉锯防御,并集中兵力对氧星第8方面军实施突击,以牵制和消耗氧星主力,最终迫使氧星军队撤出氯星的其他卫星
 
受领主力对垒任务的部队是氯星皇太孙[[吕正参|克洛诺斯]]少将<ref>即克洛诺斯•修特罗海姆•鲍里茨•冯•瓦德西大公,时任氯星统帅部副参谋官,会战爆发前授少将军衔。</ref>指挥的第6集团军<ref>辖9个军共37个师,25159门火炮,其中重型火炮9723门,168艘战舰;后增至70个师,约占氯星本土总兵力的3/4。</ref>。印索基亚<ref>即为塩科城,塩科自治国的首府。</ref>筑垒地域正面宽达157公里,筑垒地域由四道防御阵地组成,全纵深15—91公里。其中三道是野战防御阵地。第四道防御阵地由印索基亚要塞的永备工事和五个堡垒地带构成。
 
2020年6月开始,水军主将奥佐恩就悄悄集结部队准备攻击印索加,同时明目张胆地向克劳烈亚附近增兵,做出要在氯星本土发动攻势的姿态。轻敌的小克劳莱特果然上当了。自5月初水军无力攻克氯星管辖区,而被迫向卤素星系其他星球转移进攻方向之后,氯星人就认为印索基亚要塞已经过时,即停止强化要塞。而此时水军向克劳烈亚移动的动作使小克劳莱特异常警惕,他认为水军会向克劳烈亚本土进攻,然后从这里进军氯星的首都盐酸城。
 
氧星人正在继续往印索加方向悄悄结集兵力。随着结集迹象的渐渐明显和暴露,卤族联军终于弄清了氧军的真正意图。6月7日,做足了充分准备的水军轻而易举的在塩科星登陆,并迅速攻陷多个战略要地。麻痹大意的小克劳莱特这才如梦方醒,慌了神,火速下令向印索加增兵。
 
2020年6月13日,克洛诺斯大公亲率39万氯军,向已被氧星吞占的印索加首府——印索基亚发动了疯狂进攻。印索加全星的保卫力量比较虚弱,但由于小克劳莱特等人的错误判断,进攻当天的气候条件不佳,导致氯军的战术进攻推迟,这为氧星调集援兵提供了时间。随即,氧星调集了9个师进入这个地区,两军在塩科星遭遇。
 
翌日,空前残酷的印索加决战爆发了。
 
==兵力部署==
以下只列举陆军。
===氯军===
第6集团军第3、第7、第8、第14、第27和第74军<ref>又称先遣部队,共24个半师,8372门火炮,其中重型火炮2931门,迫击炮5821门。</ref>在位于印索基亚的正面战场实施主要突击。
 
第5军<ref>共7个师,579门火炮,其中重型火炮371门,迫击炮154门。</ref>掩护其右翼。
 
第15军<ref>共3个师,1890门火炮,其中重型火炮869门,迫击炮734门。</ref>在正面战场东侧3公里处实施辅助突击。
 
第6军<ref>共2个半师,1823门火炮,其中重型火炮791门,迫击炮865门。</ref>在柴浑河<ref>柴浑河为塩科星上最长的河流。在氯星语中,“柴浑”(Ḉegin)为鲜血之意。</ref>北侧牵制水军的增援兵力。
 
总体来看,氯军步兵比水军步兵多5倍,炮兵多1.5倍,火炮密度达到每公里正面700-1200门。但氯星的兵源大多来自于临时武装的部队,单兵作战能力有限,并且现代作战手段极其匮乏,仍然采用19世纪初期的排枪重炮战术,机动性极其低下。
 
===水军===
水军在印索基亚的筑垒地域横跨柴浑河两岸,正面宽319公里,纵深27~35公里。该堡垒有四道防御阵地,前三道为野战防御阵地,第四道是由要塞永备工事和五个筑垒地带构成的坚固阵地,居高临下,易守难攻。
 
由奥佐恩•阿克西艮上将指挥的第3集团军<ref>辖11个师,630余门火炮;后增至69个师,约占水军总兵力的2/3。</ref>5个师防守印索基亚,3个师防守质浑河两岸地区,另3个师作为预备队。
 
水军兵力和火力虽远远低于氯军,但装备普遍精良,且机动能力极高。水军士兵均为久经沙场的悍卒,单兵实力与氯军不可同日而语。
 
[[File:开战前的印索基亚城外围全景.webp|thumb|center|开战前的印索基亚城外围全景]]
 
==战役过程==
[[File:绿色恶魔.mp4|thumb|right|第6集团军军歌《绿色恶魔》现场演奏版]]
===全线进攻===
{{引用|氯星的自杀式进攻在初期虽取得一定效果,但从长远来看,这种不科学的作战方式消耗了氯星本就捉襟见肘的精锐兵力,直接导致了塩科会战的失败。|莱西穆•基亚尼得上将}}
2020年6月14日,为了不暴露主要突击方向,氯星军队动用上万门大炮对长达159公里的战线进行了24小时的不间断集中轰击,发射了上亿发炮弹。然后,由克洛诺斯大公统领的氯第6集团军,在小克劳莱特的命令下倾巢出动,并以6个军的精锐兵力全线压上。水军抵挡不住如此猛烈的炮击,被迫后撤了7公里之多。随后,氯星航天兵首次对水军阵地实施轰炸,杀伤大量有生力量。
 
[[File:行军中的氯星士兵.webp|thumb|right|行军中的氯星士兵]]
 
23时15分,氯军步兵发起集团式冲击,迅速占领水军的第一、二道防御阵地,向前推进5公里,占领印索基亚西一区,约占印索基亚总面积的½。但这种进攻方式所带来的巨大代价,就是当日氯星军队损失惨重,伤亡人数竟超过总兵力的⅓。克洛诺斯大公请求暂时撤退以保存有生力量,小克劳莱特没有准许。
 
[[File:氯先遣部队强渡柴浑河.webp|thumb|right|氯先遣部队强渡柴浑河]]
 
同一天,水军统帅部任命第4集团军司令瑞德•奥克西格纳为印索加前线指挥官,并调集一切可以动用的部队,决心在该地与氯军决战。水军经七天激战,损失惨重,未果。自6月23日起,水军大批援军及时投入战斗,加强了纵深防御,对战役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至月底,在小克劳莱特的指挥下,第6集团军疯狂派兵强攻敌方阵地。氯军弹药消耗很大,且战略预备队未及时渡过柴浑河赶到东岸,导致先遣部队攻击力锐减,从而丧失了突破水军第三防线的时机。
 
当月,塩科海面上还爆发了塩科海战。氯星的波塔西吾姆•施里芬•冯•克劳莱特亲王<ref>克劳伦十七世的侄孙,吕正参的堂兄,本体氯化钾。</ref>麾下的海军第1师采取速决战,迅速击溃了塩科海面上的水军,取得重大胜利。
 
然而外太空的战役局势依然不大乐观:由氯星的阿莫尼亚•赫塞里波列茨克•冯•克劳莱特亲王<ref>克劳伦十七世的侄孙,吕正参的堂兄,本体氯化铵。</ref>率领的氯军太空部队,在小克劳莱特的“御敌于外,正面对决”思想指导下,选择集中攻击水军的战列舰。以逸待劳的水军第5舰队随即发起反攻,氯星损失战舰70余艘。整场战役陷入胶着状态。
 
===拉锯争夺===
{{引用|光气弹的使用,是克洛诺斯将军战略战术思想的集中体现。然而因小克劳莱特的不当指挥,在光气弹战前储备并不充足的情况下便强行出兵,导致了既定战术的失利。不过无论如何,光气弹+步兵冲击如今早已经成为氯星的标志性战术。|卡尔本•黛奥克西德上将}}
 
6月27日起,氯军因精锐部队损失惨重,被迫放弃强渡柴浑河,袭取东部堡垒区的计划。小克劳莱特计划将主突方向转移到位于柴浑河西岸,并由急促的冲击改为稳步进攻,企图攻占西二区,以此解除西岸水军精锐部队的威胁;同时分兵两路,继续加强柴浑河东岸残余精锐部队的攻势,由急促攻击改为稳步进攻,但遭水军顽强抵抗,付出巨大伤亡后一无所获。
 
[[File:头戴防毒面具开火的氧星士兵.webp|thumb|right|头戴防毒面具开火的氧星士兵]]
 
7月间,氯军集中兵力兵器,包括使用喷火器、窒息性毒气和重型战舰,对西岸水军实施大规模攻击。但疲惫不堪的氯星步兵进抵西二区后,被好整以待的水军以炮火猛烈反击,近乎全军覆没。在东岸,水军频繁轮换作战部队,不断实施反击,保证了始终都有一支军心强大的精锐部队与氯军反复争夺,迟滞氯军进攻。7月9日,克洛诺斯少将在第二次请求撤退修整而未获批准后,带领先遣部队再次发动进攻,惨遭水军的大规模反击,又一次损失了高达9万兵力的部队。
 
[[File:正在开火的氯第6集团军某连.webp|thumb|right|正在开火的氯第6集团军某连]]
 
7月中旬,克洛诺斯派出仅有的9个师,以大批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第三次发动大规模攻势,经七天激战,切断柴浑河东岸的水军与其他阵地的联系,迫使东岸第三道防线的守军于27日投降。
 
此时,氯星装甲部队的机动性被压榨到了极致——仅10天左右,氯星的全部装甲部队就已强渡柴浑河,并赶到东岸。克洛诺斯统领的第17装甲师,以连氯星统帅部都感到恐怖的速度向东疯狂推进。为了直捣重要目标,他们甚至放弃了一部分溃逃的氧星士兵和车辆辎重。
 
7月下旬,氯军首次使用光气弹猛攻印索基亚城东,发射两千余万发毒气弹,给水军造成重大伤亡,一度进抵距城东不足1公里处,但终被击退。不久,付出巨大代价方才拿下的东岸防线又被水军收复,氯军先遣部队被迫撤退15公里。
 
氯军由于前进过快,丧失了炮火支援的优势,反而使自己暴露在水军的炮火射程内,加之天气恶劣,以及战场由于持续炮火的攻击已经变成一片泥潭,火炮很难向前移动,导致攻陷柴浑河以东的水军第三道防线后,第6集团军下属的先遣部队已经不足2个师。同时,由于氯军被强行牵制在印索基亚,水军乘机占领了塩科星的其他大小城市,被困的第6集团军逐渐成为一支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孤军。
 
同一时期,氯星的外太空战场节节败退。在再度损失15艘战舰后,阿莫尼亚亲王不得不率军退至塩科星的外大气层以内。这次大撤退标志着氯星完全失去了制天权,外太空战役彻底失利。在塩科海战中,波塔西吾姆亲王中炮弹殉国,氯军群龙无首,战役陷入大胶着。
 
[[File:已成废墟的印索基亚城.webp|thumb|right|已成废墟的印索基亚城]]
 
23日,小克劳莱特因多次指挥失误,造成部队过度伤亡,因此被氯星首相瑟琳娜•海洛琳公主免职。随后,驻塩科星的最高指挥官由升为上将的克洛诺斯大公接任。
 
===陷入僵局===
显然,小克劳莱特留下的烂摊子尽数被克洛诺斯接手。经过2个月的激烈战斗,氯军屡战屡退,多次遭到水军的迎头痛击,被迫撤回柴浑河西岸。双方损失惨重,故克洛诺斯将军准备保存实力用于更好的防御。
 
7月底,氯军试图发起最后一次进攻高潮,但仍被水军抵挡住。自此,克洛诺斯决定率部撤出印索基亚,并预备派遣仅剩的13个师的兵力,向重要港口印索托尔斯特进攻,以此来获取制空权,从而以逸待劳,等待援军的接应。
 
25日,氯星空军所属的上百架飞机开始对印索托尔斯特进行大规模空袭,以此震慑企图顽抗的水军。然而水军守备依然极为坚固,空袭的成效十分有限。氯星海军所属的战舰也开始疯狂袭击印索托尔斯特的沿海港口,但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氯星的颓势。氯星太空军一败涂地,军长阿莫尼亚亲王自尽谢罪。
 
氯星的战败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氯、水双方如同两个精疲力竭的拳击手,靠在栏杆上迷惘地等待着下一次战斗的到来。
 
===战役结束===
7月28日,氯军与水军在印索基亚南部的印索托尔斯特反复争夺。氧星总统氢氧酸亲自督战,被克洛诺斯大公当场击伤。然而战况对氯星仍旧十分不利。最终,水军于8月2日夺回印索托尔斯特大部分地区,以及印索基亚西部的要塞。8月7日,水军包围印索托尔斯特港。
 
在此严峻形势下,为保留有生力量,氯军决定放弃塩科星,残存的19万部队开始在印索托尔斯特港乘太空军余下的战舰有序撤退。
 
[[File:巡视战场的氯星士兵.webp|thumb|right|巡视战场的氯星士兵]]
 
随即,塩科电视台和电台播报了著名的《氯星永不灭亡》演讲:
 
''“克劳伦的子民们!这里是二〇二〇年八月九日的塩科星。我是克劳伦远征军总司令克洛诺斯•修特罗海姆。今天,我们遭逢了千年国耻——就在刚刚,氧族军队攻占了印索基亚城,屠杀了我们上百万的同胞!还请各位永远不要忘记这个日子,这个国难当头的震怒之日和落泪之日!''
 
''我们的阵地失守了,所以,这也是我们克劳伦军队最后一次在塩科星上广播了。但是,塩科星沦陷,可我们还有氯星,克劳伦永不灭亡!''
 
''从塩科星撤离的,约有三十万勇士。也请各位坚信这三十万英雄儿女,日后定将会成为解放全国的有生力量!我虽然看不到这一天了,但我希望各位能够向我们的子孙后代自豪的说,克劳伦永不灭亡!''
 
''现在,已经到我们最后的时刻了。吾皇万岁!克劳伦万岁!”''
 
8月9日,克洛诺斯大公在指挥部队撤离途中遭到水军伏击,以身殉国<ref>影像资料记载其最终自爆而亡。</ref>。11日晚21时,绝大多数残余部队撤离塩科星,印索加会战以氧星的胜利而结束


受领主对垒任务的部队是氯星皇太孙[[克洛诺斯]]指挥的第6集团军(辖15个军共37个师,25159门火炮,其中重型火炮9723门,168艘舰;后增至70个师约占氯星本土总兵力的3/4)
在历时3个月的交战中,双方共投入约500万兵,发射了近2亿发弹,伤亡人数250余万人次创造了争史记录使印索加成了骇人听闻的“血池坟场”和“人间炼狱”


印索基亚<ref>即塩科城,塩科自治国的首府。</ref>筑垒地域正面宽达157公里,筑垒地域由四道防御阵地组成,全纵深15—91公里。其中三道是野战防御阵地。第四道防御阵地由印索基亚要塞的永备工事和五个堡垒地带构成。
==注释==


[[Category:战争]]
[[Category:战争]]
[[Category:历史]]
[[Category:历史]]

於 2025年1月17日 (五) 00:45 的最新修訂

印索加戰役(鷹語:Battle of Ensokia,氯星語:Bätelis ais Enžoĉia),通稱塩科會戰,是鹵族危機中破壞性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一場惡性拉鋸戰,同時也是迄今為止銻宙歷史上最為殘酷的殲滅戰和包圍戰。戰事從2020年6月14日延續到8月11日,氯、氧雙方共投入150餘個師兵力,軍隊死亡超過100萬人,另有150餘萬人次受傷。由於該戰爭的傷亡過於慘重,因此也被稱之為「印索加血池」。

印索加戰役以氧星的勝利告終。氯星企圖一舉擊敗氧星的戰略目標遭受無可挽回的打擊,先前的一切戰略部署徹底流產。

此次一役後,氯星損失了極其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並且無法及時彌補。印索加會戰的破產,標誌着氧星對氯星本土大舉進攻的開始。自此,氯星在鹵族危機中徹底喪失了戰略主動權,由曾經的被動防禦轉入全面潰退。

戰役背景[編輯]

地理位置[編輯]

印索加是距離氯星本土最近的一顆衛星,同時也是氯星在除本土外駐軍最多的轄區。其首都印索基亞位於柴渾河畔。柴渾河自南向北呈「C」形注入哈迪斯海,而印索基亞就在這塊突出地區的正中心。該舌形地區北起工業重鎮薩特城,南至印索加的最大港口印索托爾斯特,地形複雜,易守難攻,戰略地位極其重要。

水軍計劃目標是在這一巨大的舌形地區中,將前來支援的氯第6集團軍徹底圍殲。

戰役爆發[編輯]

2020年6月,由於氯星統帥部在戰略指揮上的重大失誤,薩爾塔、阿萊基恩、阿利[1]等重要陣地相繼落入氧星之手,氯星的幾次企圖努力進攻,以此收復三顆衛星的軍事行動也依然都沒有能夠奏效。

為遏制氧星軍隊的大舉進攻,氯星總參謀長小克勞萊特[2]選擇了位於氯星最近一條軌道上的印索加(塩科星)作為防守陣地。印索加是是氯星的重要門戶,同時也是氯星防守陣線上的最後一座堡壘。因此,以小克勞萊特為首的氯星統帥部計劃在塩科星進行拉鋸防禦,併集中兵力對氧星第8方面軍實施突擊,以牽制和消耗氧星主力,最終迫使氧星軍隊撤出氯星的其他衛星。

受領主力對壘任務的部隊是氯星皇太孫克洛諾斯少將[3]指揮的第6集團軍[4]。印索基亞[5]築壘地域正面寬達157公里,築壘地域由四道防禦陣地組成,全縱深15—91公里。其中三道是野戰防禦陣地。第四道防禦陣地由印索基亞要塞的永備工事和五個堡壘地帶構成。

2020年6月開始,水軍主將奧佐恩就悄悄集結部隊準備攻擊印索加,同時明目張胆地向克勞烈亞附近增兵,做出要在氯星本土發動攻勢的姿態。輕敵的小克勞萊特果然上當了。自5月初水軍無力攻克氯星管轄區,而被迫向鹵素星系其他星球轉移進攻方向之後,氯星人就認為印索基亞要塞已經過時,即停止強化要塞。而此時水軍向克勞烈亞移動的動作使小克勞萊特異常警惕,他認為水軍會向克勞烈亞本土進攻,然後從這裏進軍氯星的首都鹽酸城。

氧星人正在繼續往印索加方向悄悄結集兵力。隨着結集跡象的漸漸明顯和暴露,鹵族聯軍終於弄清了氧軍的真正意圖。6月7日,做足了充分準備的水軍輕而易舉的在塩科星登陸,並迅速攻陷多個戰略要地。麻痹大意的小克勞萊特這才如夢方醒,慌了神,火速下令向印索加增兵。

2020年6月13日,克洛諾斯大公親率39萬氯軍,向已被氧星吞佔的印索加首府——印索基亞發動了瘋狂進攻。印索加全星的保衛力量比較虛弱,但由於小克勞萊特等人的錯誤判斷,進攻當天的氣候條件不佳,導致氯軍的戰術進攻推遲,這為氧星調集援兵提供了時間。隨即,氧星調集了9個師進入這個地區,兩軍在塩科星遭遇。

翌日,空前殘酷的印索加決戰爆發了。

兵力部署[編輯]

以下只列舉陸軍。

氯軍[編輯]

第6集團軍第3、第7、第8、第14、第27和第74軍[6]在位於印索基亞的正面戰場實施主要突擊。

第5軍[7]掩護其右翼。

第15軍[8]在正面戰場東側3公里處實施輔助突擊。

第6軍[9]在柴渾河[10]北側牽制水軍的增援兵力。

總體來看,氯軍步兵比水軍步兵多5倍,炮兵多1.5倍,火炮密度達到每公里正面700-1200門。但氯星的兵源大多來自於臨時武裝的部隊,單兵作戰能力有限,並且現代作戰手段極其匱乏,仍然採用19世紀初期的排槍重炮戰術,機動性極其低下。

水軍[編輯]

水軍在印索基亞的築壘地域橫跨柴渾河兩岸,正面寬319公里,縱深27~35公里。該堡壘有四道防禦陣地,前三道為野戰防禦陣地,第四道是由要塞永備工事和五個築壘地帶構成的堅固陣地,居高臨下,易守難攻。

由奧佐恩•阿克西艮上將指揮的第3集團軍[11]5個師防守印索基亞,3個師防守質渾河兩岸地區,另3個師作為預備隊。

水軍兵力和火力雖遠遠低於氯軍,但裝備普遍精良,且機動能力極高。水軍士兵均為久經沙場的悍卒,單兵實力與氯軍不可同日而語。

File:開戰前的印索基亞城外圍全景.webp
開戰前的印索基亞城外圍全景

戰役過程[編輯]

File:綠色惡魔.mp4
第6集團軍軍歌《綠色惡魔》現場演奏版

全線進攻[編輯]

2020年6月14日,為了不暴露主要突擊方向,氯星軍隊動用上萬門大炮對長達159公里的戰線進行了24小時的不間斷集中轟擊,發射了上億發炮彈。然後,由克洛諾斯大公統領的氯第6集團軍,在小克勞萊特的命令下傾巢出動,並以6個軍的精銳兵力全線壓上。水軍抵擋不住如此猛烈的炮擊,被迫後撤了7公里之多。隨後,氯星航天兵首次對水軍陣地實施轟炸,殺傷大量有生力量。

File:行軍中的氯星士兵.webp
行軍中的氯星士兵

23時15分,氯軍步兵發起集團式衝擊,迅速佔領水軍的第一、二道防禦陣地,向前推進5公里,佔領印索基亞西一區,約佔印索基亞總面積的½。但這種進攻方式所帶來的巨大代價,就是當日氯星軍隊損失慘重,傷亡人數竟超過總兵力的⅓。克洛諾斯大公請求暫時撤退以保存有生力量,小克勞萊特沒有準許。

File:氯先遣部隊強渡柴渾河.webp
氯先遣部隊強渡柴渾河

同一天,水軍統帥部任命第4集團軍司令瑞德•奧克西格納為印索加前線指揮官,並調集一切可以動用的部隊,決心在該地與氯軍決戰。水軍經七天激戰,損失慘重,未果。自6月23日起,水軍大批援軍及時投入戰鬥,加強了縱深防禦,對戰役進程產生了重大影響。

至月底,在小克勞萊特的指揮下,第6集團軍瘋狂派兵強攻敵方陣地。氯軍彈藥消耗很大,且戰略預備隊未及時渡過柴渾河趕到東岸,導致先遣部隊攻擊力銳減,從而喪失了突破水軍第三防線的時機。

當月,塩科海面上還爆發了塩科海戰。氯星的波塔西吾姆•施里芬•馮•克勞萊特親王[12]麾下的海軍第1師採取速決戰,迅速擊潰了塩科海面上的水軍,取得重大勝利。

然而外太空的戰役局勢依然不大樂觀:由氯星的阿莫尼亞•赫塞里波列茨克•馮•克勞萊特親王[13]率領的氯軍太空部隊,在小克勞萊特的「禦敵於外,正面對決」思想指導下,選擇集中攻擊水軍的戰列艦。以逸待勞的水軍第5艦隊隨即發起反攻,氯星損失戰艦70餘艘。整場戰役陷入膠着狀態。

拉鋸爭奪[編輯]

6月27日起,氯軍因精銳部隊損失慘重,被迫放棄強渡柴渾河,襲取東部堡壘區的計劃。小克勞萊特計劃將主突方向轉移到位於柴渾河西岸,並由急促的衝擊改為穩步進攻,企圖攻佔西二區,以此解除西岸水軍精銳部隊的威脅;同時分兵兩路,繼續加強柴渾河東岸殘餘精銳部隊的攻勢,由急促攻擊改為穩步進攻,但遭水軍頑強抵抗,付出巨大傷亡後一無所獲。

File:頭戴防毒面具開火的氧星士兵.webp
頭戴防毒面具開火的氧星士兵

7月間,氯軍集中兵力兵器,包括使用噴火器、窒息性毒氣和重型戰艦,對西岸水軍實施大規模攻擊。但疲憊不堪的氯星步兵進抵西二區後,被好整以待的水軍以炮火猛烈反擊,近乎全軍覆沒。在東岸,水軍頻繁輪換作戰部隊,不斷實施反擊,保證了始終都有一支軍心強大的精銳部隊與氯軍反覆爭奪,遲滯氯軍進攻。7月9日,克洛諾斯少將在第二次請求撤退修整而未獲批准後,帶領先遣部隊再次發動進攻,慘遭水軍的大規模反擊,又一次損失了高達9萬兵力的部隊。

File:正在開火的氯第6集團軍某連.webp
正在開火的氯第6集團軍某連

7月中旬,克洛諾斯派出僅有的9個師,以大批裝甲部隊和摩托化部隊第三次發動大規模攻勢,經七天激戰,切斷柴渾河東岸的水軍與其他陣地的聯繫,迫使東岸第三道防線的守軍於27日投降。

此時,氯星裝甲部隊的機動性被壓榨到了極致——僅10天左右,氯星的全部裝甲部隊就已強渡柴渾河,並趕到東岸。克洛諾斯統領的第17裝甲師,以連氯星統帥部都感到恐怖的速度向東瘋狂推進。為了直搗重要目標,他們甚至放棄了一部分潰逃的氧星士兵和車輛輜重。

7月下旬,氯軍首次使用光氣彈猛攻印索基亞城東,發射兩千餘萬發毒氣彈,給水軍造成重大傷亡,一度進抵距城東不足1公里處,但終被擊退。不久,付出巨大代價方才拿下的東岸防線又被水軍收復,氯軍先遣部隊被迫撤退15公里。

氯軍由於前進過快,喪失了炮火支援的優勢,反而使自己暴露在水軍的炮火射程內,加之天氣惡劣,以及戰場由於持續炮火的攻擊已經變成一片泥潭,火炮很難向前移動,導致攻陷柴渾河以東的水軍第三道防線後,第6集團軍下屬的先遣部隊已經不足2個師。同時,由於氯軍被強行牽制在印索基亞,水軍乘機佔領了塩科星的其他大小城市,被困的第6集團軍逐漸成為一支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的孤軍。

同一時期,氯星的外太空戰場節節敗退。在再度損失15艘戰艦後,阿莫尼亞親王不得不率軍退至塩科星的外大氣層以內。這次大撤退標誌着氯星完全失去了制天權,外太空戰役徹底失利。在塩科海戰中,波塔西吾姆親王中炮彈殉國,氯軍群龍無首,戰役陷入大膠着。

File:已成廢墟的印索基亞城.webp
已成廢墟的印索基亞城

23日,小克勞萊特因多次指揮失誤,造成部隊過度傷亡,因此被氯星首相瑟琳娜•海洛琳公主免職。隨後,駐塩科星的最高指揮官由升為上將的克洛諾斯大公接任。

陷入僵局[編輯]

顯然,小克勞萊特留下的爛攤子盡數被克洛諾斯接手。經過2個月的激烈戰鬥,氯軍屢戰屢退,多次遭到水軍的迎頭痛擊,被迫撤回柴渾河西岸。雙方損失慘重,故克洛諾斯將軍準備保存實力用於更好的防禦。

7月底,氯軍試圖發起最後一次進攻高潮,但仍被水軍抵擋住。自此,克洛諾斯決定率部撤出印索基亞,並預備派遣僅剩的13個師的兵力,向重要港口印索托爾斯特進攻,以此來獲取制空權,從而以逸待勞,等待援軍的接應。

25日,氯星空軍所屬的上百架飛機開始對印索托爾斯特進行大規模空襲,以此震懾企圖頑抗的水軍。然而水軍守備依然極為堅固,空襲的成效十分有限。氯星海軍所屬的戰艦也開始瘋狂襲擊印索托爾斯特的沿海港口,但仍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氯星的頹勢。氯星太空軍一敗塗地,軍長阿莫尼亞親王自盡謝罪。

氯星的戰敗或許只是時間問題。

氯、水雙方如同兩個精疲力竭的拳擊手,靠在欄杆上迷惘地等待着下一次戰鬥的到來。

戰役結束[編輯]

7月28日,氯軍與水軍在印索基亞南部的印索托爾斯特反覆爭奪。氧星總統氫氧酸親自督戰,被克洛諾斯大公當場擊傷。然而戰況對氯星仍舊十分不利。最終,水軍於8月2日奪回印索托爾斯特大部分地區,以及印索基亞西部的要塞。8月7日,水軍包圍印索托爾斯特港。

在此嚴峻形勢下,為保留有生力量,氯軍決定放棄塩科星,殘存的19萬部隊開始在印索托爾斯特港乘太空軍餘下的戰艦有序撤退。

File:巡視戰場的氯星士兵.webp
巡視戰場的氯星士兵

隨即,塩科電視台和電台播報了著名的《氯星永不滅亡》演講:

「克勞倫的子民們!這裏是二〇二〇年八月九日的塩科星。我是克勞倫遠征軍總司令克洛諾斯•修特羅海姆。今天,我們遭逢了千年國恥——就在剛剛,氧族軍隊攻佔了印索基亞城,屠殺了我們上百萬的同胞!還請各位永遠不要忘記這個日子,這個國難當頭的震怒之日和落淚之日!

我們的陣地失守了,所以,這也是我們克勞倫軍隊最後一次在塩科星上廣播了。但是,塩科星淪陷,可我們還有氯星,克勞倫永不滅亡!

從塩科星撤離的,約有三十萬勇士。也請各位堅信這三十萬英雄兒女,日後定將會成為解放全國的有生力量!我雖然看不到這一天了,但我希望各位能夠向我們的子孫後代自豪的說,克勞倫永不滅亡!

現在,已經到我們最後的時刻了。吾皇萬歲!克勞倫萬歲!」

8月9日,克洛諾斯大公在指揮部隊撤離途中遭到水軍伏擊,以身殉國[14]。11日晚21時,絕大多數殘餘部隊撤離塩科星,印索加會戰以氧星的勝利而結束。

在歷時3個月的交戰中,雙方共投入約500萬兵力,發射了近2億發炮彈,傷亡人數250餘萬人次,創造了戰爭史記錄,使印索加成了駭人聽聞的「血池墳場」和「人間煉獄」。

註釋[編輯]

  1. 薩爾塔即氯衛二(鹽科星)、阿萊基恩即氯衛三(氯代烷星)、阿利即氯衛四(氯代烯星),均為氯星所屬自治國。
  2. 即萊迪亞•馮•克勞萊特,因其叔父萊德•馮•克勞萊特與其同名,故稱小克勞萊特。
  3. 即克洛諾斯•修特羅海姆•鮑里茨•馮•瓦德西大公,時任氯星統帥部副參謀官,會戰爆發前授少將軍銜。
  4. 轄9個軍共37個師,25159門火炮,其中重型火炮9723門,168艘戰艦;後增至70個師,約佔氯星本土總兵力的3/4。
  5. 即為塩科城,塩科自治國的首府。
  6. 又稱先遣部隊,共24個半師,8372門火炮,其中重型火炮2931門,迫擊炮5821門。
  7. 共7個師,579門火炮,其中重型火炮371門,迫擊炮154門。
  8. 共3個師,1890門火炮,其中重型火炮869門,迫擊炮734門。
  9. 共2個半師,1823門火炮,其中重型火炮791門,迫擊炮865門。
  10. 柴渾河為塩科星上最長的河流。在氯星語中,「柴渾」(Ḉegin)為鮮血之意。
  11. 轄11個師,630餘門火炮;後增至69個師,約佔水軍總兵力的2/3。
  12. 克勞倫十七世的侄孫,呂正參的堂兄,本體氯化鉀。
  13. 克勞倫十七世的侄孫,呂正參的堂兄,本體氯化銨。
  14. 影像資料記載其最終自爆而亡。
Cookies 幫助我們給予服務內容。依您有使用我們的服務,代表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