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圭金」:修訂間差異
無編輯摘要 |
|||
第2行: | 第2行: | ||
== 结构 == | == 结构 == | ||
{{造字|left=圭|right=金}}是四个金原子和一个硅原子产生的,由于它们正好能形成化合物(四金化硅),所以写作{{造字|left=圭|right=金}}。由于有330个电子,肯定需要用到1h轨道以上的轨道,因此有了第二层的扩展电子轨道(第二层从2d开始,一直到2h,然后进入第三层)和第三层的扩展电子轨道(从3f开始,一直到3h,然后进入第四层),特别复杂,这里不列出过程,只列出最终排布:[Kr]1p<sup>6</sup>1d<sup>10</sup>1f<sup>14</sup>1g<sup>18</sup>1h<sup>22</sup>2d<sup>10</sup>2f<sup>14</sup>2g<sup>18</sup>2h<sup>22</sup>3f<sup>14</sup>3g<sup>18</sup>4d<sup>10</sup>4f<sup>14</sup>5s<sup>2</sup>,原子核有14+79×4=330个质子和14+118×4=486个中子,原子量是330+486=816。 | {{造字|left=圭|right=金}}是四个金原子和一个硅原子产生的,由于它们正好能形成化合物(四金化硅),所以写作{{造字|left=圭|right=金}}。由于有330个电子,肯定需要用到1h轨道以上的轨道,为了避免太挤,因此有了第二层的扩展电子轨道(第二层从2d开始,一直到2h,然后进入第三层)和第三层的扩展电子轨道(从3f开始,一直到3h,然后进入第四层),特别复杂,这里不列出过程,只列出最终排布:[Kr]1p<sup>6</sup>1d<sup>10</sup>1f<sup>14</sup>1g<sup>18</sup>1h<sup>22</sup>2d<sup>10</sup>2f<sup>14</sup>2g<sup>18</sup>2h<sup>22</sup>3f<sup>14</sup>3g<sup>18</sup>4d<sup>10</sup>4f<sup>14</sup>5s<sup>2</sup>,原子核有14+79×4=330个质子和14+118×4=486个中子,原子量是330+486=816。 | ||
== 用途 == | == 用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