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四氰铵:修订间差异

来自锑星百科
test
 
无编辑摘要
第1行: 第1行:
四氰铵是铵根离子的四个氢都被氰取代得到的产物,化学式N(CN)<sub>4</sub><sup>+</sup>。
'''四氰铵'''(Tetracyanoammonium)是铵根离子的四个氢都被氰取代得到的产物,化学式N(CN)<sub>4</sub><sup>+</sup>。


== 合成 ==
== 合成 ==
以三聚氰胺和葡萄糖为原料,将两者混合后发功:三聚氰胺+葡萄糖=发功=三氰胺+聚葡萄糖。
以三聚氰胺和葡萄糖为原料,将两者混合后发功:三聚氰胺+葡萄糖=发功=三氰胺+聚葡萄糖。


用乙醚萃取三氰胺后,用[[三氰化氢]]处理并发功,发生反应:N(CN)<sub>3</sub>+H(CN)<sub>3</sub>=发功=[N(CN)<sub>4</sub>][H(CN)<sub>2</sub>]。这个物质遇水会水解并放出三氰胺、氰化氢和氰酸,但是可以用冷高氯酸溶液处理,获得高氯酸四氰铵。
用乙醚萃取三氰胺后,用[[三氰化氢]]处理并发功,发生反应:N(CN)<sub>3</sub>+H(CN)<sub>3</sub>=发功=[N(CN)<sub>4</sub>][H(CN)<sub>2</sub>]。
 
这个物质遇水会水解并放出三氰胺、氰化氢和氰酸,但是可以用冷高氯酸溶液处理,获得高氯酸四氰铵
 
通过过量的三氰化氢可以得到不带电荷的四氰铵:2N(CN)<sub>3</sub>+8H(CN)<sub>3</sub>=发功=2N(CN)<sub>4</sub>+4H<sub>2</sub>+11(CN)<sub>2</sub>


== 性质 ==
== 性质 ==

2023年12月6日 (三) 10:20的版本

四氰铵(Tetracyanoammonium)是铵根离子的四个氢都被氰取代得到的产物,化学式N(CN)4+

合成

以三聚氰胺和葡萄糖为原料,将两者混合后发功:三聚氰胺+葡萄糖=发功=三氰胺+聚葡萄糖。

用乙醚萃取三氰胺后,用三氰化氢处理并发功,发生反应:N(CN)3+H(CN)3=发功=[N(CN)4][H(CN)2]。

这个物质遇水会水解并放出三氰胺、氰化氢和氰酸,但是可以用冷高氯酸溶液处理,获得高氯酸四氰铵。

通过过量的三氰化氢可以得到不带电荷的四氰铵:2N(CN)3+8H(CN)3=发功=2N(CN)4+4H2+11(CN)2

性质

四氰铵能与各种超强酸成盐,比如氟锑酸、高氯酸,但不能和氢碘酸成盐(因为生成ICN),也不能和氟硼酸成盐(因为一发功就会生成CF4气体和氮化硼沉淀)。

四氰铵容易在pH>7的溶液中水解,水解速度与水中氢氧根浓度的1.3次幂成正比。

能迅速提供大量CN+离子,效果比HOCN、FCN和其他Lewis酸的组合都要好。

我们为您提供服务需要使用Cookie。使用我们的服务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