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氮星-II」:修訂間差異
外觀
创建页面,内容为“叠氮星-II是锑宙里的一颗行星,但它不是氮星的卫星,也不是叠氮星,而是绕着某颗温度为10320K的恒星运动的行星。<!-- 紫外线的波长范围是10nm~400nm,也就是10*10^-9~400*10^-9m,其中UVC的波长范围是100~280nm,也就是100280*10^-9~280*10^-9m。 根据维恩位移定律,当恒星辐射量最大的波长为280nm时,温度…” |
無編輯摘要 |
||
(未顯示由 1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 次修訂) | |||
第1行: | 第1行: | ||
{{NOWiki}} | |||
叠氮星-II是[[锑宙]]里的一颗行星,但它不是氮星的卫星,也不是[[锑星百科:锑星百科用户虚拟国家有关创作列表/叠氮星|叠氮星]],而是绕着某颗温度为10320K的恒星运动的行星。<!-- 紫外线的波长范围是10nm~400nm,也就是10*10^-9~400*10^-9m,其中UVC的波长范围是100~280nm,也就是100280*10^-9~280*10^-9m。 | 叠氮星-II是[[锑宙]]里的一颗行星,但它不是氮星的卫星,也不是[[锑星百科:锑星百科用户虚拟国家有关创作列表/叠氮星|叠氮星]],而是绕着某颗温度为10320K的恒星运动的行星。<!-- 紫外线的波长范围是10nm~400nm,也就是10*10^-9~400*10^-9m,其中UVC的波长范围是100~280nm,也就是100280*10^-9~280*10^-9m。 | ||
根据维恩位移定律,当恒星辐射量最大的波长为280nm时,温度为10320K。 --> | 根据维恩位移定律,当恒星辐射量最大的波长为280nm时,温度为10320K。 --> | ||
第22行: | 第23行: | ||
到了冬天,大气中的叠氮化氢会凝固并形成晶体,然后以固体的形式回到地表。这就是叠氮星-II上的“雪”。 | 到了冬天,大气中的叠氮化氢会凝固并形成晶体,然后以固体的形式回到地表。这就是叠氮星-II上的“雪”。 | ||
[[Category:天体]] | |||
[[Category:星球]] | |||
[[Category:行星]] |
於 2024年1月13日 (六) 05:04 的最新修訂
問題:本條目的內容或組織形式與百科詞條相去甚遠。 修改建議:請協助整理內容,並將不適合作為百科詞條的內容移至超理文獻、個人博客等名字空間下。 |
修改 · 討論 · 規範 · 準則
疊氮星-II是銻宙里的一顆行星,但它不是氮星的衛星,也不是疊氮星,而是繞着某顆溫度為10320K的恆星運動的行星。
主恆星散發出的大量高能紫外線為疊氮星-II的化學反應提供了足夠的能量。
結構[編輯]
疊氮星-II內核含有大量銻122,這是疊氮星的銻場來源。疊氮星-II內部含有大量超流體氨,這些氨能非常高效地傳遞銻場。
疊氮星-II表面的海洋由大量氮烷和疊氮化氫組成,在酸性-中性-鹼性之間周期性的變化(氮烷多就呈鹼性,疊氮化氫多就呈酸性),這個周期大約為六萬五千銻星日。
疊氮星-II的內部和表面被疊氮星-II的金剛氮(一種氮的同素異形體)地殼隔開,但是量子隧穿機制允許行星表面和行星內部交換氮元素。
大氣中含有大約80%的氮氣和氫氣、10%的疊氮化氫和10%的氮烷,其他氮氫化合物含量很少,上層大氣有超氮化氫HN2、氮化氮NN和臭氮N3等物質。和海洋一樣,疊氮化氫和氮烷的比例會周期性的變化。
歷史[編輯]
疊氮星-II沒有歷史,因為沒有天然存在的生物。氮星和疊氮星沒有殖民意願,因為太遙遠了。
有3+4i個來自銻星和氮星的地質學家常駐於此。
氣候[編輯]
到了夏天,海洋中的氮會大量蒸發,大氣中的氫和氮反應產生疊氮化氫,然後以液體的形式回到地表。這就是疊氮星-II上的「雨」。
到了冬天,大氣中的疊氮化氫會凝固並形成晶體,然後以固體的形式回到地表。這就是疊氮星-II上的「雪」。